「RIA学习力授权导师」便签输出第3期第4天
今天,我们的拆页来自第二章 「何谓故事」
拆页五
换位思考,换个角度讲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特定的观点,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有的时候是两个或者三个,我们只关注一个)。聆听一个故事,就是短暂地间接与描述者分享他的视角。同一个故事,如果视角不同,意思也会完全不同。
以《三只小猪》的故事为例,无论是让有稻草房子的猪、有木头房子的猪还是有石块房子的猪,又或者是狼来讲,都是一个不同的故事(道格李普曼在他的书《增强你讲故事的能力》里指出了这一点)。
理论上说,如果你从有稻草屋的猪的角度,给狼讲了一个足够好的故事,狼就会理解这只猪是怎么想的,知道从这间稻草盖的房子里能看到什么。如果这个故事并不比填饱肚子更有价值,无论如何,狼还是会“吹倒它的房子”。如果故事比填饱肚子更有价值──比如说这只猪的妈妈和狼的妈妈是一起在博伊西长大的(我扯得有点远,是吧)──狼就可能会被影响到,让住在稻草屋里的小猪多活上一段时间。
叙述的过程,其实是叙述者和倾听者选择并交流一个特定观点的过程。当你想让人们去“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一个故事就可以将他们从一个视角带到另一个视角。开阔听众的视野,给他们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就可以改变他们的想法。
一个财务经理可能只会看到,由于回访客户增多,相关费用水涨船高。对于一个销售经理来说,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拓宽财务经理的视野,从而让他赞成这些花费。
一旦财务经理“看到”一次回访挽救了大量的订单──嗯,这就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不是吗?
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会引起截然不同的行动。故事就是这样,让别人穿上你的鞋子出门走一遭,可能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人们大多数的行为都是下意识的。如果你问他为何要做某事,他们会给你一个好的理由,一个听起来很理性的理由,却与真正的原因毫无关系。原因在于,人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决定,更不要说做决定的原因了。
我们之所以那么做,原因很简单,我们从来都是这么做的。或许很久以前,有人告诉过我们要这么做,也可能是某一个瞬间,我们认定了这么做是“正确”的,长此以往,我们便跟着感觉走了。一旦养成了习惯很少再回头反思。一个好的故事,可以促使我们审视无意识的选择,检验那些未经检验的思考。
「I,重述知识」
1、梳理拆页内容,整理出讲故事的角度有哪几类,并继续头脑风暴,将类别补充到5类以上。
叙述者的角度
倾听者的角度
他人看不到的角度
想让他人看到的角度
正确的角度
理性的角度
感性的角度
2、说说你过去讲故事的角度常常是哪一类,为什么?
我过去讲故事,可能是自己个性的问题,常常会站在自己价格观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并希望这件事件也能用我的价值观和观点去影响别人。
「A1,激活经验」
挑选一个你从来不曾尝试过的角度,改编前几天任意写的一个故事。完成后,说说你的感受。
我很少站在对方看不到的角度去讲故事,今天这个思维也让我受到一点启发,因为我自己的个性影响,看事情很主观,也很固执,因为工作关系,这几年我才意识到自己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叛一件事,一个人是不客观。
举个例子来说:
为了鼓励一个能力不足的人,让他不要放弃坚持。举了一个龟兔赛跑的例子,这是站在我的立场和价值观去说明这个道理,因为我的人生观就是告诉自己,这么做就是对的,是可行的。但是为些人他的能力的确就像“乌龟”一样,那得看这段“赛道”有多长了,能力强的就像“兔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腿部肌肉也比乌龟强多了。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是根据对方能力来真实评估,这个例子是不合适的。我更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来举一个和他贴近又真实的例子,来鼓励他。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