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她一笔一划地写着,思绪凝固在笔下文篇的记忆中,四百篇文章跃然纸上。
她的才情依旧,她的举止仍是优雅,她饱受摧残之后还为文化保存做出贡献。
爱文学的人必定爱书,而当统治者恰巧也有一颗文艺心的时候,文化沐恩就是必然的了。曹操,在没有听说他写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前,他给人的印象使人在心底只是将他定位成“枭雄”,更不会想到曹操与蔡文姬还可以有牵连。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与恩师,因为曹操对其家中藏书的几丝眷恋,才有了后来文姬默写文章的这一举动。
战争,不仅给人带来不幸,文化的遭遇亦是如此。一代文学家蔡邕的藏书,浩浩四千书卷,遗失殆尽。文化典籍的毁于一旦尤其对文人而言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
蔡文姬好似行走的书架,从文化角度来说,曹操将文姬接回汉地,那可是获得了瑰宝。家学渊源对一个人的成就有多么重要,蔡文姬从她父亲蔡邕那里继承而来的文学遗风是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何况蔡文姬早有才名。曹操接文姬这一行为不仅成就了故旧之情,更在国家文化修史事业上获得了莫大的助力。
“文姬归汉”确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2-
文、诗、赋、乐、辩、经、史,她对其中任何一样的了解都足够令人为之倾倒。少女时代与文相伴的岁月,倒也值得怀念。只是时代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经历,生逢其时生不逢时都无可选择,东汉末年的战火纷争烽烟四起直接决定了蔡文姬一生命运中的坎坷。
文姬被匈奴掳走了。
意外与有心理准备的无奈终究还是不同。在文姬以前,远嫁异域的汉族女子不在少数,也多是皇亲贵胄。同样悲苦,但远嫁乌孙的解忧公主或是和亲匈奴的王昭君至少是礼仪周全,以公主之名背负着和平的使命,虽是无奈,倒也有一种自我牺牲的大义凛然,她们从未踏出玉门关之时便已有了心理准备;可蔡文姬是一朵被战乱不幸踩中的白玉兰,惊魂未甫便已进入了意外的悲局,这局想逃也逃不出。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尸横遍野,战争,冷到极点。为什么那些屠刀可以毫无人情地挥向无辜之人?生命竟然可以这样不被计较,有哪份宏图伟业不是靠淋漓鲜血渲染而成?古今中外,不义之军不胜枚举,在那里,野心、欲望、权力都在性命之上。
这一路俘虏成千上万,数以万计,俘虏所受的待遇自是不必言说,谩骂、殴打、凌辱都是日常之事,连相互间的一句言语也是罪过。俘虏谈不上选择。
所以,文姬被迫下嫁左贤王。
都说南匈奴左贤王虎背熊腰,不过这外形层面还可算作其次,可这“野性”的狰狞与才情四溢的蔡文姬站在一起,便很难想象能够有什么共同语言。无尽的黑夜,无际的凄凉,无度的空虚,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3-
面对这位可怕又陌生的左贤王,文姬内心会不会不禁感怀故土故人呢?
她也许会想起她死去的丈夫卫仲道,卫家也是名门望族,卫仲道本人亦学四书五经,也是才子,皆是文人,精神交流该是顺畅,所以短暂的一段夫妻生活和谐美满。以为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了,谁知会遭遇家国不幸。这是她第一次婚姻,她原以为这是一辈子的婚姻,谁会想重嫁又重嫁?
然而,婚后不到一年,卫仲道病逝。所以美满的生活首先应该身体健康。此时文姬还没有孩子,那也意味着她和卫仲道卫家的牵系便随着卫仲道的死而断了。婆家将怨气撒在儿媳身上,用《呼兰河传》里的话说,就是女方把男方“妨”死了,这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吧。远嫁河东的蔡文姬无所依恃,文姬身上又自有一股傲气风骨,不堪忍受这横眉冷对千夫所指,带着愤恨,毅然回到娘家。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但如今处在这广袤大漠,风俗迥异,饥不能食,寝不能安,“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心溃死兮无人知”。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仿佛人生就是这么可笑,十二年,最初的热血沸腾被时间冷却,刚想放下心中这片奢望时,归汉却是可以成为现实。但已经过了十二年了!十二年,足够令一个人从青年老成中年;十二年,青春的长度也不过如此;十二年,文姬不再是当初的孑然一身无可牵挂,她在这片胡地已育有两子,舐犊情深是天性,归与不归陷入两难。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其实,故土又如何会不思念呢?归汉又如何会不渴望呢?只不过,十二年里,这份渴望从一开始的就放在喉咙底下到往后一点一点地往下沉,因为越来越觉得那是一种奢望,所以渐渐地埋到了最心底。如今,闻听可以归汉,这份渴望一下子从心底被唤醒,呼之欲出。流落异乡,落叶归根总是最好的归宿,客死他乡总是让人觉得凄惨。
文姬最后还是回来了。
-4-
陈留郡,蔡文姬的故乡,离家去国十二年,终于再次出现在眼前。离开那么多年,已分不清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感觉,陌生还是熟悉?那种被战争进行过毁灭性摧残的土地家园,碎瓦、灰土,这样的画面不难想象。
无家可归,所以有了第三次出嫁,经曹操授意,嫁给同郡董祀。彼时蔡文姬是个历尽沧桑的人,而董祀正意气风发,心内难免有些小九九。可曹操是何许人也,“挟天子以令诸侯”,董祀再不情愿也只得接受。文姬经历了人生如此大的波澜,精神状态为负,恍惚度日。这般两人,生活也不过是个形式,只是名义上的夫妻而已,毫无幸福可言。
人在共同经历过生死,历经过苦难大落之后,情感最易升华,看过一些世事之后也更会懂得珍惜。上天大概垂怜,想给文姬的余生添上一抹暖色。因而在文姬与董祀之间,发生了一件“美人救英雄”的事迹。
董祀不知有了什么过错,总之是犯了死罪。死,文姬再也经受不起任何生离死别了,她终日恍惚的神情忽然回过神来,来不及注意礼仪装束,匆忙跑到曹操府上为董祀求情。这情这景,府上宾客见之无一不为动容。“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可是文书已然下达,因此蔡文姬还运用她的辩才,情理都占到位置,董祀终于得救。
这事虽然惊险,可两人都因祸得福。其实,任谁都会感动的,铭感五内。蔡文姬相当于给董祀一次再生的机会。一个人可以为另一个人不顾一切地做一件事,这无论如何都值得人感动。董祀开始正视文姬,这样,生活才刚刚开始,有了情谊才是真正的生活。
余生经不起折腾了。
不如归于山水之间。
从此,洛水畔多了一对过生活的夫妻。总觉得,洛水是美的,名字是好听的,生活好像也多了些诗意。
终于人生似乎明朗起来。
-5-
悲伤与欢乐几多轮回,红颜已老只是才情不尽。我们依然会读起那《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
白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蔡文姬,本就高雅、莹洁、清丽、绰约,不过饱受灾害摧残,可她终究还是可以那么芬芳。
简书ID: 慕柒芮
拒绝擅自转载!
第四札: 蔡文姬 我一个人,欣赏历史人物后的小小观感,只是想要、想要撷取历史风情中的几许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