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又开始有些焦虑,总是间歇性地如此。这样的感觉很不好。
昨天外出,因为着急回来,变道的时候差点与后面的车蹭上,让我紧张许久。这与我当时的状态有很大关系。
我在想,人为什么会焦虑?有没有人不焦虑呢?
没有读书,没有练习,没有写作,没有听课,没有给孩子认真检查作业,没有严格控制饮食,没有做到早睡......这些计划内却没做到的事项,都让我自责。似乎潜意识里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每一个任务未完成,都意味着将来可能无法弥补的后果,都意味着自己又比别人慢了一步。
最近琐事很多,总是突然出现许多杂事,占去大部分时间,原本想做的事情,挤得没有时间,好像每一天都是混过去的,对此,着急上火,怒其不争。
也许这段时间过去,就会好一点了?其实,不会的!
回首过往,上个月,还没开始装修,要上班,要带娃,每天也有完不成的任务。半年前,那时候没有阅读与写作的压力,但我好像过得也不轻松。一年前,一个人带俩娃又上班又学习,难免有忙不完的事情。两年前,五年前,或是十年前,还在读书的时候,那时也会在QQ上吐槽各种不安与焦虑。
展望未来,等这段时间忙过去,又会添加新的事务,这是一定的,我知道自己闲不住。
最近看到一些小伙伴的分享,我发现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在各种花样内卷的时代,真正做到不焦虑,真的很难。
以前,我总想,这段时间过去就好了,眼光放远一点,再过几年,总会好的。其实,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烦恼。从来就不可能有所谓的一劳永逸。
因为人追求上进,是本能。
上学的时候,老师家长督促着好好学习。工作的时候,要升职加薪。创业的要考虑行业前景,公司业绩。做家长的,希望孩子可以更加优秀。哪怕心态再好,也多少要被社会的力量裹挟着前进。
小时候,有那么多的事情,无能为力,总想着长大就好了,其实长大后,才明白什么叫压力。读书的时候,想着毕业工作就好了,其实工作了,才知道什么叫社会的残忍。生了娃,想着等他上学就好了,其实上学后变成了熊孩子,一样难管,到了叛逆期,才令人头疼。工作不开心,想换个行业,真正踏进去,才知道原来看上去很有趣,很愉悦的事情,真正变成了工作,一样会有枯燥难啃的时候。
原来,我觉得做老师真好,懂那么多,长大后我真的做了老师,其实每天的工作量也挺大,一样要不断学习。后来觉得学得不够,再去读书吧,考了研,毕了业,工作还是一样要努力,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后再去实践。如果不学,工作就无法继续推动。
练瑜伽的时候,我想瑜伽老师真好,身材那么好,还可以教别人,我以为学会以后也会变成像她们一样。入了行,才发现,所谓的好身材,都是一天天练出来的。学会了,也仍要继续学,继续练,不然一样会打回原形。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同行知道,一个月不练,会员就能看出来。如果不持续学习,很快就会没有工作。哪怕是我的老师,行业内已经很厉害的人物,她们仍在不遗余力地钻研技能,甚至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开始研究直播。
写作也是,刚开始写的小白,看到别人能写出那么多字,好羡慕呀!看到别人出书,称之为大神,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有他们那样的成绩就好了。可是,有了他们那样的成绩,又能怎么样呢?其实大神们更努力,他们也在不断日更,并不断给自己加码。哪怕那天再累,也必须得写。
我有一个亲戚,二十年前,他大学毕业,在工地上做技术工作,那时他说,等我赚够十万元,我就不干了,回老家。十万元他早就赚到了,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回老家,反而去做了压力更大的市场营销。现在的他,即使不工作,也足够一家人生活得很好,但他仍在非常努力地工作。
有的时候,我也想躺平,何必那么辛苦,自找那么多事呢?可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躺平。即使不理会别人的看法怎样,自己心里这一关也很难过去。我无法忍受自己无所事事,坐吃等死的状态。
我们现在都还在为了生计忙碌,许多人会想,如果我有多少多少钱,就不干了。可是,不干了,然后呢?日子不停,人们奔波的脚步就不会停。最初为了糊口,生活好一点后,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再大一点,还有梦想与情怀。
是我们想要得太多吗?也许是吧。因为人啊,不只要生存,还要有意义!
马尔克思在《百年孤独》中说,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在这世间,我们唯有终身学习,终身努力,永不停歇。至于间歇性的焦虑,只能缓解,无法根除,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