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我买了刘若英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一书,前几天把它送给了一个朋友。她看了之后,说有了想尝试一个人生活的冲动。
一个人生活,就是孤独吗?未必。
两个人生活,就不孤独吗?也未必。
孤独,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一种思想上的自由,跟你和多少个人生活在一起没有什么关系。
有些人,每天生活在大家庭里,到哪里都有人,物理上并不孤单,可是这些人有可能内心是虚无的,抓不到实质,一没有人在身边可能会产生恐惧和害怕。他们可能压根不知道还有一个叫“自己”的陪伴左右。
也有些人,即便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着,却内心饱满,思想活跃,富有勇气和韧性。
孤独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心灵的一种内观和察觉。我理解的孤独,是一种灵魂的个体性。这种个体性,没有任何另外一个灵魂能亲身体会到属于你的那个,哪怕是你的枕边人。这种个体性是我们从始到终都要面对的。我们的出生,自己一个人来;我们的死亡,自己一个去。我们终将要回归到一个自己和自己相处的状态。
刘若英说她将自己和先生的书房安置在家里最远的对角线。两个人可以欣然在同一个时间出门,却到不同的电影院看各自想看的电影。这可能在普通人眼里觉得不像夫妻关系。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一种很理想的两性关系。这并不是一种很自我的表现,而是对彼此的尊重。我们尊重对方在需要和自己呆着的时候允许他/她那么做。我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觉得一个人单独看电影或者做一些事情时会更加深刻一些,多好啊!当然,我和我先生做不到这样。因为他觉得这么做过于疏远对方了。我也不会强求这种给对方带来疏远感的独处。我尽可能地保留自己独处的时间,也尽可能地增加和他相处的时间。
在童年时期,我就表现出“喜欢一个人玩”。我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摆弄着小玩具,玩上一整天,不需要有人陪。小学毕业便离开家门寄宿在学校,每周回家一次。也许是这样的成长经历,让我体会到一个人呆着可以做到很专注,可以做到挖掘灵魂深处的力量来完成我想完成的事情。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会和自己对话,像伙伴一样,形影不离,那是不管什么境遇都不会抛弃我的伙伴。
孤独,有些时候让人会感觉到一丝丝的凄凉,因为有些事情真的无法用言语去让别人百分百地体会到你的处境。正如村上春树先生说的,“每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秘密和隐痛,很难诉诸语言”。所以,在他的处女座《且听风吟》中无处不透露出孤独感。那种孤独感富有爵士乐韵味,就是那种慢慢,却又使人细品的感觉。孤独,就是有这种感觉。
孤独,有些时候又是一种自由。在你怀里,我都敢孤独,就体现出那种自由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很多深刻的创作都是在孤独中产生的。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孤独,我们便不能和自己的本质连接得很深刻,便达到不到那种要创作的冲动。
至今,我仍然喜欢着孤独。没有它,也就没有我写的这些文章了。仅此,我便爱着它,一直深爱。
-本文完-
夜莺
一只用文字唤醒人们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