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一词我们再熟悉不过,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学生,在某种环境中,也许现在是,未来还是。但什么是“学生”?我们到底有没有从“学生”本位出发,做“一切为了学生”的事?
“学生”普遍意义上看,就是接受学习教育的人,但殊不知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学生”一词更强调了学生的责任:先学而后生。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生”意为生、化。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先学而后生,不仅要充分学习、领会到所学知识和智慧,还要在这基础上有所生、化,有所提高。那么只有课堂才是学生提高的天地吗?
大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想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就要懂得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社会实践和生活教育中,把“把所学”真正提升为“所会”。这个过程中,老师、家长不能总是想靠着一己之力地一味灌输,要让孩子们大胆创造、鼓励遵从他们自己的意愿去尝试。我们的任务就是适当指导,而不能全面指引。我们要舍得让他们走弯路,舍得让他们撞南墙,更要舍得让他们在失败的经验中,探索成功之道!
继1月18日的前期策划会后,按照既定的时间安排,1月19、20日四条线路的研学活动如约完成,1月21日上午九点,阶段分享会在班级准时进行。
一、阶段活动目标
1.组长领导并协同组员,如约完成策划预案中既定的研学内容。
2.活动后及时梳理材料,书写研学记录。
3.注重过程中培养学生领导力、同伴合作能力,在公共场所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完成情况
1.组织有序,按时完成。
得益于五年来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学生的发展,所以,他们原有的各种能力已经初步具备。没有老师的组织和陪同,他们仍然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预案,保障安全、准时集合,有强烈的团队意识。
2.注重观察,及时记录。
公交车是人们生活中最普遍常见的交通工具,但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你总能找到平时并不会注意到的细节。孩子们用心观察车上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用手机拍照、用语音记录,留下了研学的第一手资料。
留在手机里的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出来,带着记忆,及时梳理写下一天的所见所学。这是研究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阶段分享目标
1.四路研学小组共同分享,要学会在倾听中对比、思考、质疑提问。
2.四组汇报后,结合大家的发言,学会正确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3.在老师的提示下,反思研学过程是否全面,有哪些欠缺之处?
4.学生反思后重建研学过程与内容,完善研究缺陷,确定二次研学方案。
四、阶段分享情况
1.团队式发言,互补互学。
每一条路线的研学发言人都是从组长开始,按照策划预案汇报。由于每个孩子的观察点不同,记录角度也不同,所以,组内成员可以随时补充汇报。
2.敢于质疑,交流解决。
由于大家研学所在不同线路,不同团队,所以研究方向和方法都不同。孩子们勇敢质疑求真,特别是24路研学组长丁梓骏在汇报运行时间是168分钟的时候,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换算168分钟就是2小时48分钟,他们质疑:这是一辆公交车完整的单次运行时间吗?以我们区内的路线,会有这么长的运行时间吗?大家七嘴八舌的质疑,让小丁同学自己也有了疑问,准备在二次研学时,仔细留心记录。
诸如此类,学生们边汇报边学习、边质疑边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
3.亮点频出,知行合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们从亲身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生活体验。分享讨论的亮点在于:能够仔细观察,发现公交车上的每一个设施的位置;能够文明出行,主动给老人让座,得到老人们的赞扬;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的提前联络下,主动与陌生人礼貌交流,成功采访到几位乘客、公交司机,特别是宋紫嘉组,还走进司机休息室,临场发挥,表演节目……
五、阶段反思重建
学生是研学活动的主体,他们需要在研学过程中将自己的“所学”提升为“所会、所懂得”。通过实践,获得最真实的、宝贵的生活体验。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但也要及时给予指导,纠正错误,帮助提炼,为他们深入研学指引方向。
针对目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们会后在群内及时沟通,确定二次研学方案。
老师的建议:
1.明确组长职责
①组内成员的分工再细致些,必须人人有事做,尽量避免多人重复性工作。
②对组员有管理的责任,发现他们有不尽责的现象,必须及时劝告、约束,不能放任自流。
③有效组织好组员,及时书写、上交研学记录。
2.明确组员责任
①服从大局,相互配合,有想法要及时与大家交流。
②加强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向组内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讨教,学习与人聊天、访谈的技巧。
③提升主动性,不做随行的影子,争做研学的主人。
所有参加研学的学生,必须有强烈的研究意识。不懂的知识,不能靠猜想,必须通过上网查资料、查看权威书籍、采访专业人士等方式,求得正确结论。
组长反思
四位组长作为本次研学的领导者,要有责任意识。要主动发起组内讨论、确定活动时间地点、调整研究方向和内容等等,所以,第一阶段分享会后的组长反思尤为重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了学生应具备批判质疑、探究的能力;应具备自主学习、勤于反思的能力;应具备健康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应具备社会参与、社会责任意识……一次深入的研学活动,能够多方面提升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把握“教”与“不教”的分寸,让孩子们在多彩的寒假生活中,充分吸收不同的养分,健全人格,提升自我!
研学活动第一阶段分享会结束了,希望孩子们本周的二次研学活动能够更加全面深入、研究性强。第二阶段分享会将在本周五上午九点班级教室内准时进行,期待更多精彩的研学成果,期待更多的研学故事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