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以为它会教我判断我跟老公之间是否是真爱。但整节沙龙下来,更多的焦点在信任二字上,你信任你的爱人吗?你信任你的孩子吗?你信任你自己吗?
下午孩子一直不睡觉,我去的时候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我记得我看到的第一张ppt上写到:人生追求的财富,地位,权利,最终是对爱的渴求。(大体意思,原话记不清)
爱的学习,开始于期待的幻灭。结合最后讨论中小伙伴提出的“走出舒适区”的话题,还有小伙伴分享的他每天吃完饭就看手机,一看到晚上十点,其实应该出去散散步的。这些都让我想到了老公,如果不带孩子,他每天估计也是这么过得,我总觉得他不上进,我家争执的时候,他觉得这是他的生活方式而且他弄手机也是跟朋友一起研究东西,为了能多赚钱,给予我们更好的生活。而我开始指责他,就觉得他应该努力多考几个证,在工作上有更大的发展。最终我没能改变他,当我听完这次沙龙后,我忽然有种庆幸的感觉,老公没有改变,原来是他的期待好没有破灭,他对一切还是比较满意的,这其实也挺好,毕竟期待破灭是满痛苦的一件事情。改变开始于期待的破灭。
第二个给我深刻印象的词应算深渊了。在开始这次沙龙前,我常常会思考深渊,只是我没有意识到。以前老公一训斥孩子,哭了,我就对老公满是指责。最近我常想,如果我不在了,老公不还是这样管教孩子吗?这样想来,我去干涉的次数就会少多了。毕竟父母之间一致的态度对孩子更为重要。有时候会想如果老公不在了,我一个人带俩娃,肯定带的更不好,这样想来,我就对老公充满了感激。
不带期待的生活与拥抱自己的阴暗面。以前我对自己是很怀疑的,当觉察到自己有一些不好的方面的时候,我是很害怕的,心想,我怎么能这样呢?但现在开始一种接纳,奥,原来每个人都是这样啊,都有阴暗的一面呢。
一个念即是信任。信任即是合适的念。接下来的一周准备去买瓶红酒,记得老公说过他准备喝点红酒,有助睡眠。我开始关心老公了,这应该也算垂直式生活方式的开始。
记得以前我和老公之间的争吵,会有这样的对话,我:你不相信我。老公:我相信你。我:你相信我还会这么说我吗?老公:我是不相信你。这样的争吵不也是一种信任吗?坦诚不信任不也是信任。
期间小伙伴提出孩子的问题,说起对孩子的不信任,说道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在自己身上,自己不自信,自己不自信自己的孩子会……。我也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更多的时候是强装自信。我现在看老大也是总觉得他有问题不足,让我很丢脸,很烦闷,现在想来那不正是孩子该有的特点吗?整合接纳孩子的不足,整合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自信。先做好自我的信任,再去信任世界。看到真实的信任,打破信任幻象。在我母亲的眼中,我是个手很笨拙,学习很好的人,现在我觉得我手不笨,只是缺乏练习,学习并不好,我很自信我能考上大学,但我考不上名牌大学。
到底如何能自信呢?我想到了了正面管教中常说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按照阿德勒心理学的精髓,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找到人生存在的归属和价值,即使是一株草,也可以春风吹又生的自信昂首与世。自信还是应该寻找一个突破口。从一个点上获得自信,慢慢再蔓延到其他的方面。
回我妈家的时候,我邻居的大娘七十多岁了,拿着国家发的一个月三千多的工资,三个儿子都在外面,她因为胆结石,已开刀手术五次。她现在就是天天在街上坐着晒晒太阳,做点自己喜欢吃的可口的饭肴,如果对吃饭都没有胃口,那每天还有啥意思呢?一日三餐是我们最长情的陪伴,我希望自己能做出一桌让大家爱吃的饭。以前我是不在意这些物质,我看重精神,现在我有意想学习做饭,为家人做一桌可口的饭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