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使得家长加班加点,有许多工作还需要家长出差到外地或者需要常年在外工作,被留在农村的孩子,许多是留守儿童,而在城市里的许多孩子也存在这样的状况。
小紫成绩优异,却突然在四年级上学期开始提不起学习的劲头。班主任找她聊天,她突然哭得很伤心,抽噎着说,爸爸这半年都没有回家,很想他,但是妈妈不让打电话或者视频,即便是联系,时间非常短暂。她想爸爸,但是却不敢告诉妈妈。
而小昕同学却在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的这个学期,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而且成绩有所提升。除了生活上动手能力有待提高,其他方面都很自觉。她这学期都跟着阿婆生活,记作业写作业都靠自己,没有人辅导功课,也没有人陪着写作业。
同样的班级,同样的学习进度,同样缺少家长全程全部陪伴,结果却存在巨大的差别。
首先,家长前期的陪伴是否真实有效。何为真实?何为有效?真实就是父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是切实和孩子共同体验着生活,和孩子共享生活。有效就是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的关心。严厉要建立在爱的柔软之上。也就是说亲子关系要亲密。小紫的爸爸从她幼儿园开始就很少在家。而小昕同学的爸爸妈妈在此之前是在一起,这个学期到附近城市工作,接下来也打算让她转学到自己身边。孩子从中感受到的父母对自己的在乎是不同的。
其次,家长和孩子坦诚交流自己的工作状态。小紫哭诉,爸爸不在家,妈妈也不陪她,而且妈妈一天都在家睡觉,什么也不干,或者周末写完作业想玩手机都被玩手机的妈妈拒绝。妈妈常常在小紫睡了以后工作,小紫根本不知道。妈妈在手机上处理工作,小紫也不理解。
第三,家长是否尊重孩子,肯定孩子。小紫之前是很优秀的。但小紫说,妈妈总说谁多好,看看你。有时候又说,你怎么没有那谁做得好。小紫哭着对班主任说,妈妈总说别人好,那人家的妈妈也好呀。
这真是孩子的心里话呀。做得好却得不到肯定,没有应得的尊重,哪里能有继续努力的尽头呢?
而小昕同学的妈妈很温柔,很关心她,听到她很乖的表现很欣慰。
陪伴不是在身边待多长时间,而是在可陪伴的时间内给予孩子需要的营养,比如尊重,肯定,关心,而不是一味攀比,把孩子的好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