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社群和运营企业有异曲同工之处,你有没有把你的社群当成一个企业来做?
内容
社群的最好的运营模式——UGC模式,所以你要不断的发现、挖掘和培育内容生产者。
天然存在的有心之人,深圳的行动派圈主,每次自己的运营人员工作还没开始,她已经自发带着感悟转发了。生产连接和掌声,比官方更有公信力。
连接的发光体——有才之人,他们能生产内容和组织活动。自带光环的人,你一定要提供舞台给他们。
一起成长的有缘之人,生产好故事,活着的社群成长案例。不断和社群一起成长,一名大学老师每月组织两期活动,一期读书会、一期思维导图,于是他的个人品牌有了背书。个人奉献才华和时间给社群,社群势能和能量又滋养了个人。
每个人在社群里都有不同的光芒,永远不要放弃任何一个成员,你不知道哪个人是未来的潜力股。足够的包容,才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从善于发现种子用户开始,在用户里挖掘有才华之人,提供舞台让他们发光,再到引导更加突出的内容生产者。建立一个从种子到用户再到内容生产者的良好运营机制,社群就会不断的发展。
用户
每个人的背景不一样,成长速度也不一样。
隔离成长是Rae采取的非常有效的社群运营方式,后期她建立了第二个行动派伙伴圈的群。复制第一个群的初期培育模式,建立考核,分享第一批踩过的坑,让他们去学习。
在初始化培育过后,要踩准融合点,新人带来的激情,老人的互相促进。所以保持节奏,也要顺势而为。
永远要有自己人,指的是一定要有良好的退出机制。当一个负责人退出的时候,不要让已经打下的城市腹地陷入瘫痪。
复盘
学习能力很重要,复盘更重要。企业年终会进行资产盘点,社群年底也需要做复盘。不定期进行社群复盘,三个月、半年、一年都可以。
要复盘用户的成分,如潜水、普通、活跃、核心,以及特性的复盘,便于维稳和平衡。
团队的复盘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核心成员的热度退散要及时跟进,让关系得到升温。有一些维系关系的小方法就是遇到能帮助解决的问题尽力去帮助,或者提供精神支持。
但是再好的方法永远都比不了用心,而且用心、用情、用脑,自己也能得到身心灵的全面修炼。她和很多人的缘分都是经过共事中的用心相处,建立了非常好的私交。
最后一定 要复盘活动情况,Rae有很多表格和记录。大到活动频次、名称、月总结,小到赠送的台历等(避免重复赠送不尊重人),而且后期的工作也便于交接。由此可见,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把细节做到极致的人,怎么可能不赢的他人的尊重和追随。
机制
她提倡把活动都发到负责人群,一方面是相互学习,另一方面进行良性的“比较”。营造一个你追我赶的社群氛围,大家真的是相互扶持着往前走。
她也曾发现自己进入瓶颈期,表面数据的稳定在她看来就是停滞不前 。从小白开始半年从0发展到30个,又过了半年发展到了60个.精力消耗虽然相同,但是自己更有经验同样的时间速度没有增长在她看来就是成长停滞了。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对自己高要求的人。最后通过用各种表格的数据进行分析(此处也能看出平时的积累有多重要),发现有人已经完成了迭代,也有人弃坑,所以并非是表面所看到的城市伙伴圈的数值问题。
经过研究商讨设置了负责人的筛选机制,事实证明提高门槛并没有降低运营的成绩。社群成为一个成长平台,更用心的执行者才能和它一起成长,并且成为彼此的助力。
案例
Duang!Duang!Duang!Rae讲课总是有血有肉,现在祭出两个典型案例。
提到趁早,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总是趁早跑团和读书会。打造标杆的活动,裂变初期有活动样板可以帮助社群快速启动和扩张。
而TED则是采取的标准化的运营体系。在负责人授权成功后,会有一个几十页的活动指导模板来对大家进行运营指导。模型化的工作会让新的组织者更快成长,标准的流程也让活动举办变得相对简单,不至于无从下手。
但是再好的方法,我们还要考虑两个方面,那就是区域特点和当地的人文文化。
活动
大理因为线下不方便,开发了线上模式后运营的非常火爆,所以一定要建立合适自己的游戏机制。
几十个城市伙伴圈肯定有许多不同的,对于不同的城市用户进行区块化分析,你要考虑各地的属性。比如一线城市时间成本很高,那也可以试着进行线上的活动。
运营一定要会变通,社群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活动要结合自己的社群特性和成员心智来综合考虑。
2017来了,组个团搭个伴,让我们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