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离合论
七、开阖枢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中之绝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阴阳冲冲,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1、桂枝汤
生命是浑然一体的,关于开阖枢,一定要牢记最外围,就是我们的皮肤,整个皮肤系统的功能,是太阳,《黄帝内经》说:“太阳之上,寒气制之”。太阳主释放,而寒气就是在制约释放。皮肤,在中医称之为皮毛。皮毛是两个概念,皮主收敛,毛主宣发。皮毛最好的状态就是吸收和宣发平衡。太阳系统的强大要靠少阴维系,心肾相交的能力越强,人的身体就越棒,就越不受外邪的攻击。皮主收敛,毛主宣发。外邪先伤皮毛,这是一个规律,先伤皮毛,热敷或者泡一个热水澡,也管用。里邪若伤了心肾,也会影响太阳皮毛,比如荨麻疹等症,荨麻疹等在西医属于免疫力低下症,而免疫力低下其实就是少阴心肾的问题。这时该怎么办?《伤寒论》说:“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就是如果少阴心肾问题大,就先用四逆、通脉汤等;如果表证严重,就可以用太阳经的药方桂枝汤。
桂枝汤原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此方由五味药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是一般用于感冒发烧刚刚开始时的一个药方。当我们身患感冒,出现发烧、头痛、脖子僵硬、怕冷、身上微汗等症状时,就要喝这服汤药。这个方子非常有效,若用对了,感冒可一剂而愈。一般感冒发烧,都认为有炎症,但此方中无一味消炎药,却也可以治愈发烧等症。研究桂枝汤,可以知道中西医治病的思维差异。
先说剂量,按1两=15.625克,3两,真的有点多,因害怕大汗亡阳,所以现代的医生基本按李时珍的说法算,3两为9克。若开对了方子,9克也会有效果。曲黎敏老师说:她自己开药一般按数术走,12克或24克。
在这个药方里,桂枝是君药。桂枝一般取桂树枝的梢头。中药的药性也因循着取象比类的原则。当太阳病初起时,就是刚刚发烧的时候,病都在表层。树梢,是阳气生发最旺的地方,用桂枝做君药就是取它生发的功效。再比如,大家都喜欢食用鹿茸来进补,这也是相同的道理。因为鹿只在春天的时候才长角,所以它的角是生发之机最为旺盛的地方。感冒初起,病在表,用桂枝做君药,就是取它生发的功效,去驱散身体受到的寒,这是解表的药。
在《伤寒论》里,张仲景还特意在“桂枝”旁边注了两个小字“去皮”。为什么桂枝要去皮呢?大家知道中药里的皮都有一个特性——主收敛。皮都是主包裹、主收敛的。我们既然是要取桂枝的生发之效,就要把它收敛的特性去掉,让它全方位地生发。现在我们去买桂枝,很少有人给你去皮,但要想药效更好的话,就要小刀把桂枝的皮去掉。
其实,桂枝除了解表散寒,还有三个重要作用:通心阳,解肌,调和营卫。心阳不足,血脉不荣皮肤末梢,也会出现瘙痒、疙瘩等;但心阳、心血若要达到末梢,也得通过桂枝解肌,以调和营卫。所以,桂枝也是个皮肤要药。在《伤寒论》里,桂枝汤的变方非常多。
如果说在桂枝汤中,桂枝是君药,那么白芍就是臣药,桂枝解表,白芍固里。白芍是根茎类,中药里凡是根茎类的东西都主里、主根本。感冒发烧病在表,但一定要先固住自己的根本,不能一味解表而使内部虚脱。感冒有时与我们内心的焦虑有很大关联,心里一急,气就往里走,人的体表就虚了,再一着邪风,人就感冒了,所以白芍在这里还有平肝火的效验,平肝则火热自散。芍药还有别的作用,比如镇痛。很多的疼痛,包括感冒造成的肌肉酸痛,谁来解决?芍药。也就是说,芍药在桂枝汤里起三个作用:固摄内部,平抑肝火,解决肌肉酸痛。
凡药,西医讲究成分,中医讲究性味。性味就是看“气”之所在,树枝梢头,生发气最旺;树枝根茎,固摄力最强,花儿呢,最终要绽放,果儿呢,最终要坠落,所以,用其气性,才是神农们的奇思妙想。
炙甘草在此方中为佐药,其作用有二:一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二是调和诸药,合桂枝以通心阳,合芍药以平肝益脾胃,合生姜以散邪,合大枣以生液。如果没有固住脾胃,表寒也容易入里。
生姜主散表寒,所以生姜在此方中是个使者,助桂枝以解表散寒。而且生姜有濡润之性,就能使桂枝的生发不那么燥。有的人会问:生姜要不要把皮切掉?不必。生姜该什么样就什么样,生姜没事自己还长芽儿呢,那就是它的生发之性。生姜主生发,所以早晨起来,若嘴巴里面不清爽可以切一片生姜含在嘴里。生姜还有辟邪的作用,比如南方山林里瘴气重,嘴里含一片生姜,也解瘴气。还有人有胆结石,每天早上起来含三片生姜,最后胆结石就没了。从原理上讲这是可行的。(我有胆结石,要试一试)
桂枝汤中,大枣十二枚,擘。因为桂枝汤会发汗解表,所以大枣在此方中重在补液,能最快补足体液的,就是大枣。这就是为什么治疗发热的中药方子里,总有生姜、大枣的影子。十二枚,则主十二经脉。为什么张仲景在此特意让大家把大枣掰开呢?大枣分皮、肉、核,皮主包敛,肉主濡润,核主破坚,掰开实际上是要用其肉的濡润之性。所以,药方里只要有大枣,就要整个地放里边,只是要掰一下,让肉和核的气,都有出处。
原先人们只是拿桂枝汤当一个感冒发烧的方子用,现在只要营卫不调,卫气虚,有恶风,有皮肤病,都有可能用到这个方子。有人问,这个药里面没有一个是毒药,可不可以常吃?当然不可以。药,不关乎有毒、无毒,关乎是否对证。医道关乎性命,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