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本文的阅读前,我们不妨先来做一下测试题,看看你的生活是否需要改变。
1. 每天下班回家,你是否总是走同一条路线?
2. 你是否爱说这样的话:我到这个年纪了,还能玩这个?(游戏/极限运动/旅行等)
3. 你是否爱说这样的话:我年纪太小了,做不了这个。
4. 你很少参与和艺术创造有关的活动 ,如:画画,唱歌,舞蹈,乐器弹奏等。
5. 当你和一个新认识的朋友见面后,你总是能把TA归入某种类型:玩咖、学霸、潮人、土鳖等。
6. 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时,你总是会想:同样的事,大多数人会怎么去做呢?
7. 大多数时候你认为:你和熊掌不能兼得,爱情、亲情、事业等总是必须舍弃其一的。
8. 你有这样的口头禅:我从小就不擅长....(算数/ 和人沟通/ 领导他人等等)
如果以上的陈述里,你有至少3条符合,那么这篇文章将会给你带来改变。
你还在过一成不变的生活吗?
每天早晨,我们带着希望醒来。深吸一口气,你对自己说:今天要过的不一样!洗漱完毕后,和往常一样,你还是得挤上地铁,赶去公司。到公司后,就是一个重要的会议。和过去一样,你觉得这会议又长又无趣;好不容易熬到会议结束,打开外卖APP,你点了最爱的那家店,理由是:其他店的东西没吃过,万一不好吃呢?本想着下班后去学个街舞,临下班前突然觉得精疲力尽,你想了下,算了,改天去吧。于是,你又沿着原来的路回家,回家后,你继续看昨天没看完的美剧,刷刷朋友圈;夜深了,很快,你就进入了梦中。临睡前,你不无遗憾地感叹:今天好像也没有什么不一样。
不知你有没有同感,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每天重复着和过去差不多的生活。一成不变的日子让我们厌倦。所以,人们热衷于旅行。恐怕是因为,旅行时,周遭的状态突然发生了变化。你不得不调动一些能量,去做一些和平时不同的事。比如:你得和陌生人聊天,试着了解这个国家的情况;你得开始让味觉适应当地的饮食;甚至你开始穿起了这个国家的服饰、参加当地的节庆活动,等等。
这样的生活真让人着迷,因为每天都是这么不同。然而除了少数人,大多数人不可能一直处于旅行的状态。怎么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这样的新鲜体验呢?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埃伦·兰格教授所研究和提倡的”专念“这一概念,可以拯救我们。
什么是专念?
专念是这样一种状态:我们能专注于当下的体验,即便对熟悉的事物,也能察觉其新鲜之处。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去一位朋友家做客,她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当时,我就觉得体验非常新奇,细想之下才明白,过去我的家人做好的菜都用盘子装,但这位朋友盛菜用的是碗。后来,她又用杯子装了一些水果给我做饭后点心。我很纳闷地问她:原来杯子还有这个用途?她笑着说,能装东西就好,你管它是杯子还是碗?我这才恍然,原来过去我一直认为菜只能用盘子装,杯子只能用来盛饮料的观点恰恰是陈旧的偏见。而适当的改变这些盛具的用途,这一顿饭也变得有意思起来了。这就是专念带来的新奇体验。
事实上,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专念都能增强你的感知力,让你对周围环境更加敏感,你也更容易投入当下。拿工作中的场景来说,当你在一场百无聊赖的会议中,你的潜在想法多半是: 这样冗长的会议,真的好浪费时间和生命啊!但当你带着专念时,你会试着发现这场会议的亮点:开场白和平时有没有不同?发言者说的东西有哪些我是赞同,有哪些我可以质疑?这一场会议的布置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吗?
我们之所以总是过着单一的生活,是因为人们往往活在由过去的经历和想法所决定的当下。我们总是带着惯性思维生活,给自己和他人贴上无数的标签。这样,我们就没有给自己更多机会去敞开心扉,接收到新的信息。因此,这样的当下,不是真正的当下。这样的生活是稳定的,但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
专念带来了哪些颠覆性的观点?
1)衰老是可以被逆转的。
1979年,兰格教授就做了一个“让时光倒流”的实验。她把8位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人带去了一个度假屋生活了一周。这个度假屋很特别,它的摆设是按照20年前的样子来做的。为了制造一种生活在20年前的假象,屋子里没有镜子,老人们穿的衣服都是20几年前的款式。此外,兰格教授并没有把他们当成70多岁的老年人,而是完全把他们当成50多岁的身体强壮的人来看待,比如让他们自己尝试拎行李箱上楼。一周后,教授发现老人们的容貌平均年轻了3岁,不仅如此,他们的各项身体指标:比如视力,记忆力和力量,都有所改善。
由此可见,在面对新奇生活环境的时候,由于需要动用专念意识状态下的活动,衰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逆转。
2)“累死了” 是一种假象。
人们常常在疲惫的时候说:我累死了。其实这种疲劳感也是经不起推敲的。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拖着疲惫了一天的身躯回家时,肯定动都不想动了。这时,你的朋友打电话问你,有一部你很喜欢的电影正在上映,你要不要一起去看。你可能就精神振作,一跃而起,奔向电影院了。因此,疲惫是一种思维定势;为了得到更好的休息,有时候,我们只要改变活动内容,就可以瞬间生龙活虎。而一味躺在家里,并不会让我们得到真正的休息。
3)主流价值观并不适合所有人。
人们往往会被主流价值观所洗脑,用主流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一旦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我们就会觉得苦恼不已。《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当丑小鸭刚出生的时候,在一群鸭子中被嘲笑,这是因为它与众不同。它以为自己是丑的。但当它来到天鹅的世界里时,它得到了认同,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美妙、尊贵。类似的情况也容易发生在某个主流社会的边缘群体身上。这是因为,更有影响力的主流群体(一群鸭子)会试图灌输给边缘群体(丑小鸭)这样的信念:你长得丑,你和我们不一样,你做得不对,你能力低下。要么,我们就像丑小鸭一样找到一个合适我们的社会;要么,我们在任何时候必须动用自己的专念力,知道自己真正的初衷,而不随意被动摇。
怎么训练你的专念力?
关于如何训练专念力,从而使自己过上专念的生活。兰格教授给了一些实用的tips:
1)每次当你想当然的做一些判断的时候,请你立刻能意识到: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什么事情都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单一。
2)走出家门,试着找到3样你过去不曾看到的景色或事物。
3)对于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请你回家后,仔细观察ta今天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你找到3-5点。
4)当你在某个关于主题A的研讨会上,不妨发表一些与之看似不相干的话题。人们会在你的话题中找到和A主题的关联性,这也会帮助他们变得更有专念力一些。
5)当你在拍照时,试着关注一些非摄影点(画面非中心区域),把这些区域作为你的摄影点,这样的照片有什么不同?
6) 在你从事艺术创作时,不要急着结束一幅画,一本书,或者一段乐曲,让它处于未完成的状态。
7) 投入任何一项活动,无论是绘画、音乐、体育还是舞蹈,告诉自己:一旦开始,就终会有所成。
当你开始实践这些方法时,不要忘记一点:每一个瞬间都有意义。如果你可以带着专念,注意新事物,察觉他人的与众不同,并投入于你在意的事物,这样你就能成功。
最后,给你说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叫斯特劳德的人天生脾气暴躁,他因为杀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又在狱中杀死了阻拦其母亲探监的狱卒,面临着终身监禁。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麻雀,在他悉心的照料下,小鸟的伤情一天天好转。在狱友、狱警的帮助下,他甚至搭建起了一个鸟舍。最终,斯特劳德成为一名国际知名的鸟类专家,他在监狱里做实验、制药剂,有专著出版。他的事迹被拍成电影,人们称之为: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