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线上致知班学习第17天
时间:2024年4月3日
姓名:张莉
地区:山西.晋中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勤学,改过,责善,常怀感恩之心,利他之心,认真学习,努力践行以生命去影响生命的中国人,努力成为致良知的印证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打卡链接:
#小程序://金山文档/plVKVMTTPbeubwq
今日功课
1、读原文,准时交功课✔:2分
2、日行一善✔: 2分
3、每日自省✔:2分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4、听导读心得(30字)✔:2分
今天学习《传习录》十三之《陆澄录》,陆澄问:“学习知识没什么长进怎么办?”先生回答:“学习时,需抓住根本,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那个根本就是立志,有了志向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方向,接着就是躬身去践行,只有践行才能明白那个道理。博仁老师说:“事情做到,道理尽在做到中,事情做不到,道理未必是道理。”要想在心上有收获,就必须在世上磨练,则心的本体才会明,心的本体就是道,本体明就是道明。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学问。
5、①读家书后感悟√:1分
通过读晓敏老师的家书,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学习致良知带给我们的意义,更细腻的阐述了致良知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它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发扬道德、完善人格,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其次,"致良知"强调个人内心的反省和体验,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同时,"致良知"提倡尊重和关注他人的权益和需求,可以促进人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又学到了
②听点评感悟✔:1分
听冯立华老师点评责善, 修身,修心,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悟。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人心中的天理浑然一体。
每天早上,如期而至的传家书像喜讯一样在空间传递,点燃了我的心。我的心就是一个发射站,心中的每一个念头都会像无线电一样发射到这。整个宇宙世界就像我的镜子,一切的顺利好坏都是我内心的镜影。
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心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境由心转,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呈现,好好努力修我们这颗心。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
原文
《传习录》十三
问:“知识不长进,如何?”
先生曰:“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认识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故须有个本原。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后儒不明格物之说,见圣人无不知无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时讲求得尽,岂有此理?”
又曰:“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