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了一段侯宝林先生的相声。
说的是一个迷信的老太太,每年都要按照惯例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就是摆点糖果点心供奉一下,然后把已经摆了一年的灶王爷的挂画烧了,就算是送上天,然后再“请”一幅新的回来挂上,算是“回家降吉祥”。为什么用“请”呢,其实是花钱买的,但是不能说“买”,显得对神仙不尊重。回来路上碰到一个小伙子,小伙子问候这位老太太,说您新买的画呀?老太太赶紧说:怎么能说买呢,那是请的。小伙子说:您原谅我不知道。那您多少钱请的?老太太说:嗨,就TM这么个玩意儿,八毛!
大家听完估计反应和我一样,会哈哈大笑。但是笑完了呢?咂么咂么似乎有点儿什么东西触动了心底。
从故事中老太太的真实反应,其实就是自己表面认为的“相信”和内心真实看法的冲突。
其实我做思维导图培训也存在这样一个阶段。
从2017年开始认证思维导图管理是开始,我运用的第一个契机就是云用思维导图构建MBA毕业论文大概,梳理写作思路。基本上确定了主题,画完思维导图,开始根据思维导图的纲要搜集必要资料,阅读文献,整理案例,这段时间比较长,大概2个多月的样子,但是要找什么资料,从哪里找,心里很有数。最后完成论文真正码字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当时就觉得思维导图真的是有效果,帮我聚焦主题,减少无用功,事半功倍。
从2018年开始,陆续给中小学的老师、校长培训和推广思维导图技术,完成了四百多人次的培训。当时我也是信心满满,觉得帮助过自己的思维导图真的在帮助更多人了。
然而2018年年底开始,对思维导图产生了一些新的发现和困惑,就是觉得市面上的思维导图仅仅做到了“形似”,而思维导图的神在哪里呢?除了列提纲、梳理思路,思维导图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在哪里呢?那个时候,我已经认证了结构性思维,在努力发现如何让思维导图不仅仅是一种提纲化的形式呈现,更注重思考的过程的展开。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结构性思维很有名的老师说了一句话:现在思维导图讲师都在转型了,据说“画的漂亮”是在骂人。我还记得她说完这句话非常藐视的态度。那一刻,我的反应大概和相声中的老太太是一样的:画的漂亮?视觉化思考有错吗?画的漂亮至少也是一种能力!结构性思维难道只是大脑里抽象的存在就能起作用吗?可以这么说,那次的谈话,对我刺激很大。
2019年头,我开始产生了对自己所作的思维导图的认可和推广,第一次产生了怀疑和不确定。我怀疑太多的伪思维导图已经把东尼博赞的真正思维导图术给淹没了,我不确定自己的坚持能影响几个人,我甚至在想思维导图技术真的还有推广和普及的必要吗?因为视觉引导、视觉呈现、视觉笔记已经在愈演愈烈的“比美”中各自占领了高地,结构性思维也在不遗余力的争夺“正统”的思维王位。思维导图呢?作为思维导图培训师的我呢?
相声只需博得观众一乐,可以就此结束。生活中的事业还是要继续,信仰还需要坚持。
2019年开始,用思维导图读书,写了几篇公共号文章,做了几次分享,又去参加了东尼博赞全球认证培训师的认证培训,加上不断的接收到各种反馈,我在充满疑问中继续思考和实践思维导图和思维的关系。
“全局思维”“图像思维”和“发散思维”就是思维导图与思维的最重要关系。
全局思维就是思维导图呈现的过程和结果的动态样貌。
图像思维集中体现在思维导图中的文字与图像的转换力、视觉思维。
发散思维,则是大脑思考的基本表现方式。而一个逆向思考的发现是,发散的起点也是聚焦的终点。这个起点和重点都是动态的。
所以,整个思考过程就是全脑思考,展开思考的过程就是逻辑思考和结构化思考,呈现的方式就是图像思考。
“让思维被看见”,就是抽象到具象,从混乱到逻辑,从表面到核心的呈现。
不做相声中的老太太,又想获得庇佑,又发自内心并不认可自己供奉的神仙。
我要做探索者,既然思维导图帮助过自己,那么如何更好的帮助别人,需要重新思考,让内心坚定,行动才有力量。
这也是我今年的线上思维导图课程的题目和三大主题。 三月底,线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