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阅读第三天,今天主要是关于内容再创作和讲书准备的话题分享,其中有舍去部分。在个人看来,本书的最具价值部分在于“理解池”的建设。
九、内容再创作:如何整理好演讲稿
讲书两大原则
1. 以书为据,别跑偏
讲一本书就以书为核心,勿添加书本以外的概念。
2. 讲书是再创作,而不是单纯摘要
内容再创作有别于句子摘要,它是以自己的语言做通俗的表达,以便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生活的例证。注:首先是紧贴书本核心的内容,而不是主观臆断或与书本无关的故事。
把握原文和再创作4大比例尺度
1. 如果原文写得很好,直接读就好了,但最好不要超过10%。
2. 利用故事把一个道理讲清楚。当书中出现一个意义很好的句子时,正好你有相关故事或经验,不妨分享出来,这就是内容再创作。
3. 不要改变书中观点,如果非要表达自己的见解,一定要提前说清楚这是个人观点或者读书心得,与书中内容无关。
4. 遵循原书逻辑,有目的性地侧重
尽量按书中章节进行论述,除非你某次讲解是按主题进行的,而不是固定的一本书里的内容。
讲书的重要步骤是什么
作者把阅读后思维导图绘制的第一笔称作“坡道”,这是最难的一笔,因为它会影响你解读这本书的方向。
十、讲书准备
看高手是怎么准备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1. 复盘思维导图,重新熟悉内容
在这里结合樊登老师前面为读者抛出的问题“要不要写讲稿或书摘?”一起为大家分享。
樊登老师建议是“去稿化”,这样可以更能有效的锻炼自己,以思维导图取而代之更佳。不完全赞成此观点,就老师的角度来说,写教案、备课都是对学生的负责表现,师者不需要因此而照本宣科,但起码可以作为记录供自己查漏补缺。
关于此处思维导图的话题,好比考试前最后的复习,个人认为这是个好习惯,是对听众负责的一种态度。就像做老师一样,让学生预习之前自己先预习一遍。
2. 调整心态,讲书不为取悦听众
说到这个话题,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曾有过有意无意的取悦他人的行为,平时不以为然,往往待自己碰出一鼻子灰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其实,我们只需要调换一下角度去思考问题。
樊登老师的“心态屋”有一种“送礼物”的心态,专门面对听众朋友所怀抱的。
3. 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如何提高?樊登老师推荐通过观看优秀电影来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学习里面各人物的讲话节奏。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些年自己身上的事,那是刚看完热播剧《人民的名义》的时候。
记得是某领导家中有事请假一个月,我顶班过程引用达康书记问责的经典台词,与书记一样,都是那么的认真、严肃。其实那天下班后,个人回想起来都忍俊不禁。
经典电影、电视剧里不仅仅有金句,如樊登老师所述,节奏是重点。当然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比如逻辑性,思维方式等。
4. 不断地拓展认知的边界
认知有限,认知能力无限
当我们只读自己兴趣范围内的书籍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好,会产生兴奋、快感等,但同时我们也会失去很多新知。就像喜欢或者习惯和咖啡的人对吃大蒜那些事儿不屑一顾一样,必定会失去大蒜带给身体的益处,也许比咖啡对身体更实在。
前几年看过《能力陷阱》这本书,它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你都陷入自己的陷阱里去了。所谓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我们的认知范围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缩小了。
十一、本书小结
本书不足之处
作者讲逻辑也不完全按套路出牌,例如:在“开口讲书,还需要做这些准备”这一章节中,聪明的和听众互动明显是控场能力的一种,列入讲书准备过于刻意,倒不如像作者自己说的“为锻炼讲书能力而不写稿”那样自然应对更好。也许是我理解能力有限,也许是我看到的不够全面,毕竟参与专门讲书的时候不多,没有那么完整的心理表征。
读书,常读常新
读书是为了什么?
樊登老师在最后寄语当中说到:“你错过了著名小学,不要紧;你错过了重点中学,没关系;你因这辈子没有上大学而感到遗憾,没关系。只要你依然有坚持读书的习惯。这家永不打烊的学校,只需要几十块钱就可以入学,永远向所有人敞开大门。读书,可以比上学更有效!”
是的,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再次入学?现在(成年后)读书到底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但哈姆雷特有无数个,每个哈姆雷特各有各的价值。
✔读书,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不是因此而获得多少利益,而是自身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的财富。不仅仅只是能用“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来替代“我想你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发现自己、了解自己、领悟自己,实际上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深具此效。
✔如果自身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将会阻碍重重,何谈发展、何谈利益呢?而最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往往是书中索取而来。加油吧读书人,朝着光亮走去,做行走的灵魂,未来有趣而美好。
(本以为今天可以早睡,但中间很大一部分笔记瞬间丢失,只好重写了。感谢阅读,你真好看。)——2022.03.20
公众号:致浪解忧馆
我是独孤燕,一个行走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