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美食,是一个地方最温柔的表白。那我想说,我的家乡,大概是上天撒糖时,不小心多撒了一把的地方。不然,怎么会处处是美味,步步是诱惑呢?
当别人还在苦苦排队,争抢热门城市的一碗网红面时,我已经在家门口的小巷里,端起一碗现做的牛肉米粉,鲜香四溢,肉块多得让人怀疑老板是不是算错了账。红汤滚烫,米粉滑嫩,每一口下去,都是灵魂的小型出走。
早晨醒来,街角那家老字号油条铺早已排起长龙。不同的是,这里的油条,是用泉水和面,现擀现炸,炸出来的油条蓬松金黄,轻轻一掰,就能听见“咔哒”的脆响。配上一碗手磨豆浆,香气袅袅,入口甘甜,一瞬间仿佛穿越回了旧时光里最质朴的清晨。
中午时分,巷子尽头的小饭馆升起阵阵烟火。砂锅里咕嘟咕嘟炖着猪蹄汤,铁盆里放着卤味鸡爪,鸭脖,还有边角炸得微焦的咸鸭蛋冒着油光。老板笑眯眯地把菜一盘盘端上来,仿佛不是做生意,而是招待远道而来的亲人。而我,只需默默坐下,任热气扑面,眼眶不争气地被香气熏湿——因为这味道,藏着太多童年的记忆。
到了傍晚,夜市才是重头戏。灯火初上,空气里弥漫着烤肉、炸串、糖葫芦的混合香气。小摊贩支起一张张铁皮桌,架起烟熏火燎的小炉,一串串羊肉、牛肉在炭火上吱吱作响,撒上粗盐和孜然,辣椒,香气如小兽般扑面而来,让人魂不守舍。还有那家隐藏在拐角处的臭豆腐摊,外焦里嫩,蘸上特制的辣酱,轻轻一咬,酥脆与香辣在口腔中炸裂,幸福感几乎要溢出眼眶。
说起来,家乡的美食从不高调,不像城市里的高级料理馆动辄摆盘如画。这里的每一道菜,都是烟火气养出来的,带着一种坦荡直白的诱惑,毫无防备地俘获你的胃,连心也一并沦陷。
有人说要远赴他乡,排队三小时,只为吃一碗米其林推荐的小吃。而我想笑着告诉你:在我的家乡,走出家门五分钟,左手一碗粉,右手一杯豆浆,甜咸任君挑选。
甚至连巷口卖烧饼的阿姨,手艺都是从奶奶那里一代代传下来的,每一张烧饼都像捧着一轮小小的金黄月亮。
四季流转,食物也在悄然更替。春日有艾草糯米团,软糯香甜,一口咬下去是清新的草木气息;夏日有冰粉刨冰,凉意入骨,带着碎碎的薄荷香;秋天是红薯糖炒栗子的主场,甜蜜酥脆,像将整个秋天揉碎了揉进嘴里;而冬日,最不能错过的,是炖得酥烂的羊汤锅,一碗下肚,寒冷都能被融化成热气腾腾的满足。
在我的家乡,美食不是用来猎奇炫耀的存在,而是融在骨子里的日常温暖。它们不声不响,却在每一个日升月落里,把日子熬成了细水长流的甜。
所以啊,别人踏遍千山万水,寻找心仪的滋味。而我,不过穿过三条巷子,拐过两个路口,便能在炊烟起处,与幸福撞个满怀。
我的家乡啊,就是这样一个被美食宠坏了的小地方,让人每次计划离开,都会因为一道道舍不得的味道,悄悄收回了行囊。
——世界再大,也大不过家门口这碗热气腾腾的小面。
在这里,我吃着吃着,就不想远行了。
邹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