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是一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推荐我看的的,我称呼她为云姐。昨天凌晨我把自己的《刀锋》读后感发给云姐后,今天晚上云姐转发给我一篇“十点读书”出品的谈《刀锋》的文章,题目为《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大致内容是是剖析莱雷,进而总结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想莱雷那样超脱,同时对艾略特,伊莎贝尔等人持贬低态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同意它的观点,不过也不驳斥,都是读书,读出的道理不一样而已。我对《刀锋》一书中,各个人物都持中肯态度,他们各自所得善果恶果,终其原因是追求不同,或者说没有追求亦或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追求。
我们多大多数人,活不成莱雷。莱雷的追求在我看来是对信仰的探寻,最终他得道了。同样的路,莱雷走的通,未必我们都走的通,多少人痴迷儒释道或者西方经义成圣的能有几人,对于信仰或者其它广而泛之的大的人生意义的探寻,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勤奋,更多的是天份,我甚至隐隐感觉还有那么一点“天命所归”或者说“宿命”的因素。很多人追求的宏观的幸福,或者自由,或者理想,太大,太远。乌托邦是不存在的,善恶阴阳光影一直同在,看不惯生活,关起门来苦苦追寻一种精神逍遥追了一辈子还追而不得,满腔痛苦与悲愤,这一腔孤愤怨气或许可以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学家诗人但是无法达到你所追求的那个宏大的对宏观的生命的意义追求。
追求没有高低之分。莱雷追求得道是一种追求,艾略特追求功名利禄也是一种追求,伊莎贝尔追求富太太生活也是追求,苏珊前半生妓女后半生贤妻也是追求,死掉索菲选择了堕落,没了追求。为什么艾略特,伊莎贝尔最终还是不自在呢,在我看来,追求功名利禄没有错,但是艾略特不是发自内心的追求功名利禄,是因为虚荣或者其它,这个虚荣或者其它是错的,如果他纯粹的发自内心的去追求功名利禄,那么得到了就是得道了。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伊莎贝尔,她的欲望想要的是富太太的生活,她的内心想要的是完美的莱雷爱情,但是欲望打败了追求,貌似她追求的是富太太的生活,其实这不是她的追求,是她的欲望。所以我们内心到底追求什么,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弄清楚再往前走,或许老了后悔会少一点。
再谈追求,生活里我们大致分这个几类人:
1.没有追求,原因大致有二,一个是生活压力太大,温饱已是困难谈什么追求,二是生活没有压力,当然也没有动力,浑浑噩噩,能够满足简单欲望,但是没想过要有什么追求。
2.有追求,但是掺杂太多欲望,未必是内心真正追求。有人追求官位有人金钱也有人追求征服多少男人或者女人也有人追求权势等等。细细分析,这些东西大多都是欲望的表现,欲望是永远满足不了的,能满足的也不能称之为欲望。这些人就像极了艾略特或者伊莎贝尔,很多时候,得到了,才发现不对了,所以会内心不自在。当然,我不否认追求权力金钱等是庸俗的是坏的,权力金钱等本身都是中性的,关键在于,我们内心是什么在驱动,是理想还是欲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我看来不仅仅是财,权力等别的东西也是一样。
3.真正的追求者,像莱雷,写史书的司马迁,钻研诗词的王国维先生,为变法流血的谭嗣同,还有很多耀眼的各个行业的做科研科学家,当然还有在追求路上的我们。这些人,追求所追求的,发自内心,哪怕苦心志,饿体肤,空乏身,行拂乱所为等等,也不变初衷,最终哪怕失败,也不后悔,这才是真正的追求者。
对于生活中小人物的你我,我认为我们应该认清自己,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活法,追求点简单的,比如我我就想把工作用心做好,照顾好家人,教育好子女,闲暇时刻做一个优秀的读者也尝试慢慢做一个能及格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