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同学姓唐,大家都叫他唐博士。
那时候大家生活费比较紧,到了月底,不免有互相拆借的时候。日子一长,这个借那个的账也就乱了。有的时候是跟人借钱的人真的忘了,也有的时候就是耍耍鸡贼,假装忘了。
借钱给别人的人,心里就不痛快。金额不算大,所以也不好意思当面说,只能在背后跟身边的人唠叨:那谁都跟我借了两次钱了,也不张罗还。等到了下次人家又跟他借钱的时候,心里堵的慌,还是不好意思拒绝。这么一来二去,借钱的和欠钱的关系就越来越生分。
唐博士跟别人就不一样。
你问他借钱,他一准儿先问清楚你,借多少钱,多长时间还?等到你说的那个日子,他会准时拿着一个小本子,到你的宿舍敲门,你欠我200块,说是今天,该还了。
你要是还不上,他就会问你再等多少天?然后,到那天,他还会准时来敲你的门。直到你还上他的钱为止,一分都不能少。
按说这么较真儿的人,大家都不跟他借钱不就完了?
还真不是。后来很多人最喜欢借钱的人就是他。第一,跟唐博士借钱,你不用费心去记。人家帮你记着,记得还比你准。第二,他好意思主动要,你也好意思再借。借钱这个事儿,在他那就是一个小小的合同,执行完就完了。不用欠人情,也不用怕忘了得罪人。
当然,假装忘记想占便宜的人,在他这里捞不到什么好处,自然也不找他了。
你看,借钱这么一件讲人情讲面子的事儿,居然是和对这件事不讲情面的人,进行起来最让人舒服。原因就是,他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方法,选择权留在问他借钱的人手里,日子一长,留下来的都是习惯这种方式、愿意和他借钱的人;不喜欢这种方式的,不借就是了,也不会彼此伤和气。
贰
最近,我跟合伙人分别在两个生意中犯了相同的错误。
一开始客户提出的要求不完全符合我们的做事原则,但为了促成生意,结交客户,也就勉为其难,应了下来。
先做着吧,边做边谈。不料这一开始就决定了后边的事越做越棘手。因为一开始客户的要求就是与自己的原则不相容的,虽然吃亏只是一点点,但原则上的事,是会继续开花结果的。
果然,就是客户“理所应当”的提出越来越多的需求,而我们已经答应了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更不好意思中途反悔。等到事情做到一半,我们终于忍无可忍,提出了自己的原则。而这时提出的要求,在客户看来就是我们沟通不畅,甚至有些无理取闹。
目前这两个客户,一个在声称“考虑一下之后”没有再联系我们,另一个则勉为其难的口头答应了我们的诉求,但留下很多不愉快,也把我们的中间人放到了很尴尬的境地。
我们认为有的原则是普世的、不证自明的,客户——至少中间介绍人——是很清楚的,大家在一个商业圈,遵从同样的规则天经地义。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认为正确和自然的原则,而往往彼此的原则并不一致。这时候,“在一开始就摆明自己的立场”就来的非常重要。
在正式进入合作环节之前,双方就把各自不能突破的底线放在桌上说清楚,即使会引起一些不愉快,也比事情做到一半再商量更好。因为不能接受你的原则的客户,终将离你而去,你若一开始就说清楚,最多损失一个客户;而中途才说清楚,前边所有的努力都白费,还会影响自己的声誉。
原则会帮助一个人筛选自己的客户,就像我们可爱的唐博士,无论最终是不是喜欢和他借钱,都不会对他有什么非议,他正是用一种行为来摆明自己,然后让他人来进行选择。
叁
上班和创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创业不会给你向外找原因的机会。
这种事在以前上班的时候,大抵最终会用“客户蛮不讲理,得寸进尺”来安慰自己,显得很委屈光荣。一件事能郁闷很多天,每当和人聊起自己工作的不顺利,总能找到很多人的原因,恰恰没有自己的原因。
而创业了,生意丢了就是丢了,责任到公司负责人为止,无论是找领导的原因,还是客户的原因,都没有意义。 继续把责任怪到别人头上,只会被残酷的市场抛弃。
在这种事上,自己吃了亏,只能向内找原因,然后整理想法下不为例。尽力做到已经答应别人做的事,尽早把郁闷翻篇,往前走。
这大概是创业让我最感到愉悦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