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暴力沟通》阅读第四天之后,我们开展了第二次线下阅读分享会,活动具体如下:
活动目的:分享、讨论为主
活动主题:感受及需求
活动流程:
一:自我介绍+表达感受
1、到场的各位小伙伴以接龙的方式(轮两次)介绍姓名+表达感受(单纯表达感受)
2、这个环节结束后,让大家在看第四章感受的词汇
活动中观察到的两个现象:
第一:自我表达时,会感受到对表达“感受”词汇的匮乏
第二:观察他人表达“感受”词汇时,出现两个词汇的极端,要么难过悲伤,要么开心
活动目的:环节的设计,是引发个人在对自我表达“感受”为何如此缺乏的思考;以及应如何打破自我表达的困境,践行体会自我感受并表达;就此引出觉察自我需求,进入下个环节。
活动回顾:在这个环节中,当时只引发对自我表达感受的思考,并没有更多的引发大家对需求的思考,比较仓促进行下一环节。
二:一起回顾《非暴力沟通》中前四章的知识点
1、先让书友先回顾之前学习的四个章节的内容,并稍微坐下整理
2、在整理完之后,邀请一到两位进行分享,而后我来阐述大致章节内容,并引导大家对暴力语言四个方面的看法,并重点讨论道德评判和回避责任
活动目的:让书友根据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回想自己更容易处于哪一种暴力语言中,并对道德评判和回避责任深入探讨分析,并基于这两种暴力语言衍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会容易处于这两种暴力语言中,引发大家对自身需求的觉察,进入下个环节。
活动关键点:
道德评价——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是观察到的事件A本身,还是我们是对事件A的认知反应,造成我们对事件A的判断,那么引发你对事件A的不良的反应即感受,是为何造成的,是因为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吗?那我们的需求是什么呢?
回避责任——我么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对于回避责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始终知道自己是有选择权的,但是,往往大部分人并不觉得自己有选择的权利,甚至觉得他人已经剥夺了自己的选择权,从而责备他人!那首先第一点:是对“选择权”的认知;选择权是什么呢?是外界无论发生什么,自始至终都保有一份选择的权利。
选择权文章解析:
选择权对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只是大部分时候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争了半天,为的就是一个选择权。
周末看了一期罗振宇的“知识就是力量”,他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曾经在网上买了一本书,但收到后发现有一页是有破损的。作为一个爱书的人,他当时很生气,找到客服人员表示要进行退换。
这个时候,如果你是这个网站的客服人员,面对顾客提出退换货的要求,你会怎么处理呢?
这位客服采取的做法是,给他提供两个选择:
如果这本书他是送给朋友的,那么网站愿意直接给这位朋友邮寄一本他们认真检查、确认完全没有破损的书;
如果这本书是自己看的,那么网站愿意提供给他50元代金券,他可以选择订购任何书籍。
听到这样的处理,我不禁赞叹,这家网站真的很有经营智慧。
他们知道一次普通的退换货不仅会造成运费、沟通成本的上升,而且无论如何快速处理,都无法让顾客对这次的购书体验有任何好感。
所以他们很聪明地把选择权留给了顾客——无论顾客是选择重新寄一本书给自己的朋友,还是选择使用五十元的代金券,对商家来说都是最轻松、最高效也最节省成本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举动反而给顾客带来了惊喜。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生气、紧张、有情绪,是因为他们感到自己已经没有了选择权。
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选择的权利重新赋予他们,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拥有选择权的安全感和满足感,那么一个原本愤怒、可能流失的顾客反而会成了这家店的口碑宣传者。
3.选择权其实并不仅仅来自他人的赋予,它更多地来自于我们自身在面对外在刺激时所能做出的反应。
上周末,我去北京参加了基于非暴力沟通的《同理心双认证班》,有朋友得知后问了我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参加这个课程,二是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学习这样一个课程。
我的回答是:所有的知识付费都是为了让自己保有更多的选择权。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假如在工作中,你的领导或同事指责你说:“XX,你太没有团队精神了!”听到这句话时,你会是什么反应呢?
反应一:
不服气地怼回去:“你这么说太不公平了,我为团队付出了这么多,怎么反过头来说我没有团队精神呢?”
反应二:
听到这句话后黯然神伤,心里想着:“之前在上一家公司就有人说过我团队精神差,看起来我这个人是真的有问题。”
《非暴力沟通》一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说:“不要让任何人有力量让你屈服或者反抗。”
所以,无论你选择上面两种做法中的哪一个,看似是在选择屈服或者反抗,但那些都不是我们的选择,只是我们在面对刺激时习惯性的、下意识的反应而已。
真正的选择,是当听到对方说“XX,你太没有团队精神了!”的时候,我们可以经由这句话看到对方言语背后的美好:
“你感到生气,是因为你很看重团队之间的配合和工作上的相互支持,是吗?”
真正的选择,是我们能从听到这句话之后不舒服的感受中找到自己此刻真实的需要:
“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也很看重接纳、认可和对团队的贡献。”
也只有看到这些,在面对外在刺激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选择权。
4.保有选择权并不局限于某一门具体的学问,它更多地关乎我们对于投资自己、对于知识付费的态度。
小飞刚到北京那会儿,“押一付三”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和他一起合租的室友也是一样。
为了让自己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室友凡事精打细算,省去了所有“不必要”的开支;小飞当然也做了必要的节俭,但每个月还是留了一小部分预算,购买一些和工作相关的书籍和知识付费课程。
后来,同样是做工作报告,室友总要花大量时间在网上搜集资料,东拼西凑各种理论和数据;而小飞因为学习了很多相关知识,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资料准备时间,报告的呈现效果也让领导非常满意。
最近一次聊天时,小飞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上涨的房租确实要收走我更多的工资,但收不走我的选择权。”
这句话也想送给每一位在外打拼、坚守梦想的年轻人。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该吝啬于投资自己,因为唯有如此,在面对世界的变化时,我们才保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三:回顾知识点,并现场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并根据各位提出的场景进行实战演练
问题一:请告诉我,作为你的配偶或朋友,我做的哪件事导致你的人生一点也不美好?
问题二:当我在做你感受到不美好的事情时,你有什么感受?
问题三:你的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我本想________)
问题四:现在,请你告诉我,我能做些什么让彼此的人生更丰盈?
活动关键:记忆回放,思考,事件记忆重新分析,新的认知产生,演练,加深记忆印象
四:总结
《非暴力沟通》践行者——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