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夜
静静响起
白雪扑向大地的声音
这是以前写的一首小令。在我的印象里,雪总是与童话、诗和纯净晶莹的女子联系在一起。
在雪的面前,西人儿童般的天真,他们用童话表达对雪的喜爱。落雪的夜晚,在温暖的茅屋里,围这一小堆燃着的火,大家都穿着毛茸茸的衣服,听妈妈讲《白雪公主》。忽然,一个女孩子掀起窗帘,惊喜地叫道:“呀,真的下雪了哩!”声音脆柔而娇美。于是大家就都拥在窗前,看茸茸的雪花在蓝黑的窗外飞舞……据说,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时,地球上第一次飘起了这白色的精灵。天使许诺他们:“雪花将带给你们吉祥。”这个传说我非常相信,雪花是幸福的使者。圣诞节的前夜,一片片雪花扑着白色的翅膀,簇着圣诞老人的鹿车,把礼物分送给睡梦中的孩子,是那样的慈爱和温暖。
相比西人的天真,国人似乎务实些,他们用最文学的诗表达对雪的喜爱。最早在《诗经》里,人们就开始唱雪:“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人们一边敲着盆缶,一边歌着,“雪”成了忧伤的象征,一种非常纯净和诗意的忧伤。《汉书·苏武传》说:匈奴单于幽囚苏武于大窖,苏武以雪与旃毛为食,居然“数月不死”,匈奴以为神。雪成了韧性与意志的象征。
一个下雪天,谢安老师和他的侄儿侄女们围坐在教室里,外面纷纷扬扬的飞着碎琼乱花。谢安老师问:“白雪纷纷何所似?”那个剃着板寸头扎着小短袄的谢胡儿抢着举手:“撒盐空中差可拟。”谢老师没吱声。成绩最好,平时最受老师喜爱的语文科代表谢道蕴眼珠骨骨碌碌转了两下,笑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老师大为高兴,当场奖励了侄女儿一台“笔记本”。从此,“柳絮才”就流传了下来。古代才女不少,可是凭一句话就流芳百世的却很少。雪,成就了这位慧黠灵秀的江南女子。
日前又读《红楼梦》,里边写黛玉、湘云凹晶馆月下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鬼气森森的,真想不到年轻轻的女孩儿怎么就想到这些的。那两位姑娘自是冰雪聪明,让人爱煞,可我还是忍不住帮她们改了一下:“寒塘渡鹤影,冷雪葬花魂”,似乎更好些。相比之月,“雪”形、色兼备,更能勾起读者的美感:一位冰肌玉颜、白衣胜雪的美丽女子静静地躺在皑皑的雪冢之中,那是何等的凄美?死亡,反而使生命获得了意义。
《红楼梦》里写雪的不少,我印象深的有宝玉雪夜访黛和“琉璃世界白血红梅”两节,但最深的还是后来的宝玉辞行。冰天雪地之中,光头的宝玉长歌“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随着一僧一道渐行渐远,终至渺茫不见,只剩下个贾政呆呆地无语,眼含热泪地望着远方。在那一刻,可憎的贾政让人可怜。是雪,成就了《红楼》,成就了雪芹。
谈到红楼,又不能不想到另外几部书。《水浒传》里的林冲是我最欣赏的一个人物,尽管后来林冲的形象颇为模糊。在林冲身上,集合着爱情悲剧、政治悲剧和英雄悲剧,很让人回肠荡气。最动人的当是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一节。朔风凛冽、漫天风雪之中,肩挂着枪,枪头上吊着个葫芦,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英雄无限凄凉的走上了他并不想走的路(人生是这样的无奈),令人无限同情不胜唏嘘。京剧里的《林冲夜奔》就取材于此,唱腔极是苍凉。雪,帮耐庵成就了那个英雄。我总以为,金庸的《雪山飞狐》恐怕很受了《水浒》的影响,“寒风萧萧,飞雪飘飘”,听《雪中情》,还能有一点《水浒》的感觉。
谈到英雄,又不能不谈到《林海雪原》了。这部书我是最爱看的,传奇色彩非常浓郁。看着小分队在无边的雪原上驾着雪板跃过一个个山冈,我也就有一种当英雄的欲望。这个时候,白茹突然“呀”的一声,从上边滚了下来,多亏了眼疾手快的参谋长一把拉住了她。于是,俊男靓女妙目相对,我们的小白鸽红霞就飞上了脸,参谋长也不好意思地转了头。哈!这雪也爱情得很呐。
讲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说:雪,早已融在我们的心里了。生活中恐怕很少有人不爱雪。一代伟人毛泽东,终生对雪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甚至不忍在雪上行走,怕脚印玷污了雪的洁白。诗人的心灵总是那么天真。有个网友叫霜筠雪竹,一定也是雪的爱慕者了。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我不反对。但我以为,高品质的女子一定是雪堆成的。雪,是水的精灵,爱雪的人必定心灵纯净、无暇透明。他(她)热爱生活,他(她)耽于幻想,他(她)无比善良,他(她)富于包容。
在冬夜,我常常危坐,听雪在窗外静静地飞翔、静静地亲吻大地,冷的雪花温暖着我。外边,千山万水一派苍茫,而内心,也自铺开洁白透明的雪原,让心灵在雪的古今时空里行走,那一刻,我的心也是洁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