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观察到身边30 - 45岁人群中的一些亲密关系现象,颇感困惑:
1 肉体与情感分离:男(32岁未婚)与女(39岁离异),初识网络,多年保持纯粹肉体关系,事后即断联,欲啪便提前联系;
2 精神依恋的暧昧:男(35岁已婚)与女(41岁已婚),初识饭局,异地,无肉体关系,日日微或语音联系,互称“臭宝”、“宝”;
3 边界模糊的关系:男(42岁离异)与女(36岁),初识工作,每日接送,同住一屋,如同伴侣;
4 责任名义下的多角关系:男(40岁已婚)与多名女性(20 - 40岁,非同一时间)均有长期肉体关系,自诩“爱过”,却以“男人责任”为由拒绝离婚;
5 婚姻牢笼里的寂寞:男(43岁已婚)与女(42岁已婚),偶尔肉体关系,互相慰籍,互知双方已婚状态且都决心不离婚,男士言没有哪位男士终其一生只睡自己的爱人。
以上五类为真实故事。我自认为对社会、人、现象包容度都很大,但以上五类:
1 非爱之性:我无法认同缺乏感情基础的纯肉体关系。性,应是情感的延伸和表达,而不是“兽”欲的满足;
2 越界昵称:非情侣或爱人之间称昵的称呼和言语暧昧,在一定程度上会为婚外情埋下雷。固执如我,恋爱阶段:除“老公”这个象征性称呼例外所有的昵称有助于情感的延伸和表达。婚后只要双方愿意,可百无禁忌。界限感是尊重和道德的基础;
3 婚内背叛:无论肉体或行为出轨,皆是对一纸婚书的背弃。“无法结束的关系”往往是衡量利弊或自我欺骗的托词,忠诚是选择和克制;
4 责任与婚:婚姻,绝不是到了约定年龄完成任务和生育的指标。执子一人之手,与子一人偕老,暮年立于黄昏相视一笑应是极致的浪漫吧!
5 肉体慰籍:从生物角度看雄性动物与多个雌性交配以最大化传播基因是本能,再加上生活的重压、肉体的疲惫、关系的冲突、琐碎的日常、社会文化的复杂影响等对关系都有着很大的考验。但文化规范、道德观念、情感联结、价值观、成熟的心智等,是人与“兽”的区别。
这几年,阶段性总有朋友问,条件尚可为何一直单着?答案或许藏在我心底小小的声音里:我的婚姻源于妥协、堵住悠悠之口、扮演孝女。现已走出围城多年,若只己一生我有属于自己的规划,若有幸还能遇到选择,我想它必定是纯粹的渴望——因为心动所以我们恋爱了,因为想往后余生醒来便是你所以我们结婚了。我不认为近不惑就不因渴望爱情,爱与尊重本就是人必有的特性。
这篇文字是混乱思绪后的深思,亦是自我价值观的反复确认,我无法妥协因为我想好好的选择,因为我能够克制本能,我不是对爱情失望,而是我始终相信,前方有光,纵然微弱,但定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