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说欧文是他的偶像,初次读完他的小说,也的确没有失望。书的主线是“爱”,男女之爱、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有纯爱也有情欲,有激情也有落寞,有美好也有龌龊,有理想的浪漫也有残酷的打击......而之所以书名叫做《独居的一年》也许是因为,小说的主人公之一——40岁的露丝在丧夫独居、独自抚养孩子但又遇到真爱的那一年,选择了和过去的自己和解,那从出生就跟随着她的阴霾烟消云散了。
这本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作家露丝、露丝的母亲玛丽恩、父亲特德以及露丝母亲的情夫埃迪,次要的人物有露丝的丈夫艾伦、露丝的闺蜜汉娜、后半生的丈夫警察哈利......他们的故事,也许你会有共鸣,也许会有抵触,也许会有同情,也许也会有嗤之以鼻,但是,却值得反思如何去爱与被爱。这次就只聊聊埃迪、露丝和玛丽恩这三个最纠缠的人吧。
故事从1958年露丝四岁开始讲起,此时的露丝并没有同其他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她有的是疑问和烦恼,在她出生前母亲最爱的两个哥哥因为车祸去世了,母亲玛丽恩亲眼见到了小儿子断掉的双腿,所以无法从悲伤走出来,也就从未给予小露丝母爱。后来与丈夫的暑假实习工——16岁的埃迪发生了婚外情,耗尽了此后余生的激情却依然无法摆脱丧子之痛,也无法承受起新的母爱,于是选择了独自离开。
父亲特德是一位知名儿童读物作家,却沉迷女色,时常做出一些人神共愤的事情来,但他又深爱他的女儿。他处心积虑的争夺女儿的抚养权,陪伴女儿成长。在与露丝的闺蜜汉娜上床后,露丝因为无法接受,选择了父亲的球友用同样的行动和语言报复了父亲,父亲因为自责、难过选择了自杀。他不想给露丝带来痛苦,却一手造成了露丝长达四十年的伤痛。
埃迪,从16岁起迷恋上了雇主特德的妻子——39岁的玛丽恩后就无法再正常的爱上别人了。他有纯真的一面,始终无所保留、坦荡的爱着、等着玛丽恩,玛丽恩是他一生奋斗和爱恋的目标,他写书,写的全是他们的故事和他想象中的玛丽恩,即便后来知道了玛丽恩的下落也不敢贸然打扰、尊重她的选择,因为在他的心里玛丽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始终记着她最美好的时刻,即便他毕生深爱的人是一名比他大23岁的老女人他依然痴迷不改。爱屋及乌,他对玛丽恩的女儿露丝也是毫无保留的诚挚的关爱。他有变态的一面,玛丽恩走后他的交往对象全部都是比他年长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女人,在他50岁的时候竟然还和一个带着颈椎康复仪器的70多岁坐着轮椅的老太太约会,我的天啊,不得不说,他已经陷入一种病态的爱恋中了,他不自觉的在这些老女人身上回味与玛丽恩的相处。
露丝四岁前,父母把逝去的两个哥哥的照片挂满了房间,当时的露丝对哥哥的过去了如指掌,她游荡在满是母亲对过往追忆的房间里一定很孤单吧。等到母亲离开时把墙上的所有照片都带走时,看着满墙的挂钩以及曾经挂着照片的印记,“不想发出声音的时候发出声音”,小露丝的内心一定有恐惧害怕,即便当时她只有四岁,但成年以后,她之所以会选择年长的经纪人结婚,之所以刻薄狠心的伤害父亲,之所以迟迟不愿意原谅母亲,不都是因为,从她出生起身边始终有一片乌云笼罩。而她之所以那么快的在丈夫死后独居的那一年再次为爱而结婚,也是因为,这个退役的警察哈利以阅读的方式参与了她的过去,以无声的陪伴走进了她的内心,两人可以浓情蜜意也可以守着壁炉安静的看书,他了解她的哀伤、不甘、寂寞、恐惧、害怕、坚强,并用爱让她体会到:过去过去,未来未来,把握当下。小说的结尾,76岁的玛丽恩回来了,一句“妈咪”,露丝泪流满面,哀怨、愤怒、不甘、恐惧也都烟消云散,剩下的眼泪只是痛快地为了重逢的喜悦而流。就像埃迪说的:时间会等人,也会暂停,比如现在。
露丝一直期望过着平静幸福的家庭生活但却总是与期望的恬淡生活失之交臂,母亲的抛弃,父亲的背叛与自杀都让她煎熬。母亲走后她选择平静地接受,父亲死后她把父亲自杀的谷仓改为自己的办公室,难过之余,曾经在谷仓与父亲度过的快乐时光也在依稀陪伴着她。丈夫艾伦早逝,葬礼的时候别人都以为她哭的那么伤心是因为深爱她的丈夫艾伦,但露丝知道,比起爱艾伦她更爱的是与他一起度过的那些平淡的生活。与她的闺蜜汉娜总是追寻刺激、激情相比,露丝的愿望是那么的朴实简单,但是生活又给她的磨难太多,经历了那么多,露丝没有堕落腐化、没有沉溺痛苦,只是朝着目标学会去爱并坚持了初心,终于,走了四十年,她抵达幸福的彼岸。生活会让每个人都经历几次磨难,无非是早晚而已,也无非是我们的承受力不同罢了,就像书里说的“除了熟睡的小孩子,似乎并没有多少东西逃脱得了真实世界的摧残”。但无论如何,爱会超越一切,勇气会帮助我们去学会接受世界的不完美,学会爱上不完美的人和事,学会断弃过去的杂念和未来的无妄,只有这样,更多的爱才会来包裹自己。
埃迪用一生去爱一个女人,几十天的相处换来37年的等待,是否值得?当别人都不明白埃迪为什么总是与七十多岁的女伴约会时,埃迪说“我当然知道她年纪大了,但她还有照片——就算没有照片,我也可以想象她的人生——整个的人生,想象她比我年轻许多的时候——因为她的表情与姿态中总包含着根深蒂固、永恒不变的东西。一个老妇人并不总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老妇人,我也同样如此,我努力去看她的整个人生,总能从中找到非常动人的东西”。埃迪靠着激情燃烧后的灰烬回想着他与玛丽恩的爱情,试图去了解每一个女友的前世今生,看着很匪夷所思,但作者就是要挑这么一个反常的人做着荒诞的事来表达爱:埃迪爱上的,也许只是少年时代的对玛丽恩鬼魅般的情思。但就如书里说的:真正爱上一个人和想象自己爱上一个人之间的区别,又有谁能分得清?很可能所谓“真正的爱情”也不过是想象出来的东西。埃迪这个人大概就代表了爱情的另一种纯粹状态:无条件的爱上这个人,所思所念全是这个人,即便对方心里没有自己也无所谓,即便这个人触不到也无所谓,即便这个人不知道也无所谓。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金岳伦对林徽因不也是一辈子用情至深。至于值不值得只有当事人明白了。相爱本来就是一场美梦,一直活在梦里不醒来,本身也是种生活态度。然而,在我这等凡人看来,埃迪的爱情之路走的辛苦,37年的等待换来了美好的团圆但是蹉跎的岁月该如何是好呢?37年有太多的未知、太多的可能,我很怕在漫长的等待中生命和激情都迷失了、消逝了。
同样,我也并不欣赏玛丽恩的爱,丧子之痛的确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她对两个儿子的爱执念太深,露丝出生的四年以及她离开的37年来,她都在无时无刻的悼念着她的儿子,她的离开既是逃避现实也是惩罚责难自己。虽然和埃迪的开始并不是那么光明磊落甚至有些乱伦的感觉,但这段感情也带给了她慰藉与希望,只是执念太深的她太怕承受失去的痛苦而放弃了。这样一种怨念的执着也是爱的另一种状态。她把爱情、亲情当做了易碎的玻璃球,生怕自己捧不住摔碎了,所以宁愿不曾拥有,以为这样自己就不会痛了。但是,逃了一辈子,37年后该面对的依然需要再次面对,会让你心痛的人和事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有些人有些事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他会一直在那里。还好,玛丽恩最后放下了执念,她知道自己永远都不会忘记两个儿子,但是她也试着去面对埃迪、露丝以及她的小外孙。就像我们的生活,总有些放不下的人和事,既然忘不掉,那就给他们在心里找个房间住下吧,轻装或是负重,人总要前行,已经发生的伤痛无可避免,旁人也无从感同身受,但是,爱却可以愈合伤口,多年以后,也许唯有自己知道那个伤口在哪?不如像露丝那样,憧憬美梦又活在当下,珍惜已拥有的,告别已失去的。
“勇敢是什么意思?”露丝问他。“勇敢就是不哭。”埃迪说。“我哭了一小会儿。”露丝指出。“一小会儿没关系,”埃迪告诉她,“勇敢就是接受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把它尽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