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结构,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谋篇布局的功效,从读者角度,一个好的文章结构可以起到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结构:并列式
即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如李老师曾举例过的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如下:
一个是朋友的故事,有一天,朋友在去图书馆的路上,看到有一个女孩子不小心崴了脚。他慌忙正打算上去扶,突然尴尬的发现,那是他的前女友,这就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的故事,最终,朋友选择了上前帮助前女友。
第二个故事是朋友的朋友。有一次朋友的朋友在做公交车的时候头痛欲裂。在这时上来了一位老奶奶,并且站在了他的身旁。朋友的朋友正考虑着要不要起身让座时,他的头又开始疼了。他正在内心纠结着打算不在让座时,司机的一个急刹车使站在他身旁的老奶奶一个趔趄差一点儿摔倒。这时朋友的朋友终于不再犹豫不决啦,他立马起身将老奶奶扶到了她的座位上。
第三个故事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故事中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有一次逛超市,和他一起同行的伙伴们都在掩着嘴偷偷的坏笑,目光都集中在远处的一个姑娘身上。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顺势看过去,就明白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在笑什么,因为那个姑娘的有一处的衣服破了,在那个破了的地方露着白花花的肉,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当时觉得非常尴尬,他正在犹豫着到底要不要上前去告诉那位姑娘,如果他上前去告诉了,人家会不会认为他是一个神经病,并且场面一个十分的尴尬,但是如果就这样不告诉她的话,她估计暂时是不会发现了。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走上前去轻轻的拍了一下那个姑娘的肩膀,并且示意那个姑娘,姑娘不好意思地将自己背上的背包向下拉了拉。
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文章中,三个故事并列排列,没有主次之分,三个故事有序的出现在读者的眼前,格局分明,文章清晰,不会让读者觉得文章很乱,三件事情依次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文章这样的安排方式使读者阅读使非常轻松,进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篇文章更妙的是,它的结局也是采用这样并列的方式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朋友帮助了他的前女友。然后一切的事情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他的现任女友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不仅没有埋怨他迟到了而且还夸赞他真是一个好人,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从此朋友与他的女朋友感情更好了
而朋友的朋友在为老奶奶让了座之后,一切都没有更糟糕,头痛也好像不那么明显了,反而大有好转。
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在帮助了那位姑娘之后,姑娘道了句谢,一切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在一次考试中,他还意外的获得了考试复习资料,考试顺利的通过了。
故事的结局依然是并排展现出来,一切都清晰且明了。
并列式的文章还有培根的《论读书》,文章的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这样的布排让读者读来,在脑海中非常清晰的有了一个文章的轮廓,读来,甚是舒适。
总而言之,并列式的文章结构,对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