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4-2.腕中关节】
此关节(图4-24后面观)位于腕骨的两列之间,由以下结构组成:
1.近端表面(后下视图),由3块骨组成(自外向内进行描述):
——手舟骨,远端为略凸的关节面,一个面(1)接触大多角骨,内侧面(2)和小多角骨接触,还有一个较深的内侧凹陷面(3)接触头状骨。
——月骨远端的凹陷面(4)主要与头状骨的头部相接触。
——三角骨(5)的远端表面和侧面呈凹陷状,与钩状骨的近表面相接触。与三角骨的掌面相接触的豌豆骨不属于腕中关节,因此未在图中显示。
2.远端表面(后上视图),由4块骨组成(自外向内进行描述):
——大多角骨(6)的近侧面。
——小多角骨(7)。
——头状骨(8)的头部与舟状骨和月骨相接触。
——钩骨(9)的近侧面,大部分与三角骨接触,小部分与月骨接触。
如果把每一列的腕骨看作一个单独的结构,那么腕中关节由2部分组成:
※外侧部分:表面较平(由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和手舟骨的底边构成),属于平面关节。
※内侧部分:由头状骨和钩骨的表面构成,凸的表面与近端3块腕骨的凹面相对合,属于髁状关节。
头状骨的头部形成了一个中枢的铰链,月骨在它上方略向外倾斜(图4-25),并围绕它的长轴进行旋转(图4-26),如果超过了正常的倾斜(图4-27),则过度后倾(a)表现为腕关节屈曲不稳(VISI)、过度前倾(b)表现为腕关节伸展不稳(DISI)。
腕骨远侧列的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其近侧列构成了桡骨和远侧列之间的一个“嵌入部分”,它们能够进行各种类型的运动,包括可以通过放松韧带,使得一块骨发生相对于另一块骨的运动。【注:关节松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