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篇拆书稿中,我学到了面对困境的心态
没有看过《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乍一看标题,还以为书的内容会是某类功成名就的人的过往经历,这并不是部能吸引当代人的书。
我们被快消文化所吸引,别人的路对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吸引力的,我们最喜欢看结果,如果你成功,直接告诉我怎么办好了,我哪有时间研究你的路呢 ?!
耐着性子看了几段拆书稿,发现自己真肤浅,快要被自己最初的以偏概全逗笑了。
“人生本就苦难,和运气无关”,这句话深深的震撼了我,内心本有此感,只是缺乏权威的认同。若我早知人生本就苦难,那我必不会在困境中迷茫自艾,因为这是人生常态; 若我早知人生苦难,那我必不会嫉妒愤懑,因为好运并不会偏爱 。
马克思主义说,“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不同即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深以为然 !承认现状,并不代表安于现状,就像我们知道人生本就苦难,但是我们仍旧努力。
只是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努力,这本书恰恰就是一本现成的方法论,即自律和爱 。
曾经我以为自律就是“在无人监督之时自觉遵守规矩”,看过这篇文章后才恍然发现自己理解的如此片面。书中说:自律,是通过调整心态,承受痛苦,积极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爱”是自律的源动力,但是我觉得爱并不能加诸于所有的事物,当我们无法爱但必须坚持下去的时候,可以用爱的表现形式,即自律来完成 。
本书中给了我们自律的四个原则,我觉得是可行的行为法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可以带给我们长远的快乐。
承担责任——有边界的承担责任 ,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找到方向。
尊重事实——丢掉想当然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去处理问题。
保持平衡——满则溢,过刚易折,保持平衡,方能圆满。
自律和爱是贯穿生命的事情,或许偶尔的懈怠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作者派克提醒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原罪,“懒惰”,会让我们陷入无序和逃避的恶性循环之中。
如果懒惰成为了我们的常态,那么自律和爱就无从施展,我们也将穷极一生,得不到所愿。
在困境中收起懒惰,在得意时加强自律,用爱滋养心灵,愿你一生美好超越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