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桃树》教学反思

《一颗小桃树》编在了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写景状物,把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用一颗小桃树的遭遇展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所以在阅读作品中读者应该清楚的理解到这一点。作品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也能够深深体会到作者借助景物的描绘,故事的叙述字里行间都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读者许多人生的启迪。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引导学生去观察文章的题目《一颗小桃树》,让他们寻找该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学生很快便找到了“小”这个关键词。

我边带领学生们寻找文段中能够体现桃树是小的词句。

“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

“可怜他年纪太小了!可怜他才开了第一次花!”

“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到:“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的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展开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大家都笑话他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

通过这些语段,大家都能够体会到作者笔下这棵桃树“小”在哪里?

一点嫩绿,还是拱出来的。这就写出了小桃树生长的环境,多么的恶劣,生动的刻画了他破土而出时,需要冲破层层阻碍,才能够见到阳光的艰辛与困难,一点儿嫩绿,强调了它的小,不仔细看的话,容易被人忽略。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发现它的过程是,奶奶打扫院子时,突然看到的,这一说法。

当孩子们都看到这一点的时候,再去读后面作者对小桃树的描写,就会生出更多的同情与怜爱之情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在前面: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的半壁江山,到底教什么,怎么教,与各位同仁商榷。 课例一:《秋天的怀念》 一、导课 深...
    爱于心敏于行阅读 7,218评论 0 24
  • 《一颗小桃树》是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二十多年前就被选入初中课文。它是当代著...
    北城孱头阅读 5,466评论 3 9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7,040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11,283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