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培养写作的习惯,我发现一个问题。有了要写的主题,列出相关的想法和大纲后,就不想再写了。就像把菜都洗好切好后,却不想下锅炒了。为什么会这样?
邋遢惯了?观点胡乱堆砌,就像宅男屋子里乱扔的臭袜子。有客人来时还是要收拾的,有读者看时还是要收拾的。
享受思考的灵感,厌恶繁琐的整理?眼高收低,典型的执行力差。列举观点与文章完成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整理和扩展时会想到更多细节,更有说服力。相关论证让人回忆时有个钩子,印象更深。
完美主义恐惧失败?自我欺骗说没写好是因为没认真做,如果认真做肯定做得好。害怕真的努力后发现自己真的做不好。那就别叫自己完美主义了,叫胆小主义。
觉着浪费时间?事物是时间的容器。如果花了两个小时写好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便盛装了你两个小时的人生。时间有了容器,也就有了形状,就像水倒进瓶子便有了瓶子的形状,可以直观感知。直觉上拿两个小时换一篇文章不划算,其实划算的很。文章对时间的保鲜效果要比综艺节目好太多了。
念头记下后思绪放空,其它事情的压力袭来?一次只做一件事,趁热打铁,一次做好。
没有传播的欲望?即便内向如我,在人群中想起一个段子却不好意思讲,也是渴望分享的。只是害怕自己的东西别人看不上,害怕打扰别人,害怕有人不屑。可是,正因为如此才要写作啊,在安静中练习表达和说服的能力。
妄想只罗列观点能不能形成新的写作方式?一篇文章通常一句话就能总结完,列举干货观点,省时省力方便大家,为什么要展开成一篇文章?展现思考的过程更为有用,而且可以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流畅,有条理有逻辑有起承转折,像聊天一样。
反智的环境?写作是一件另类的事,大家都不做,你为什么做,你不是那块料,又没什么好处,你难道是为了装逼……哎,应试教育提倡抓紧一切时间,可卢梭说要学会浪费时间。承担起别人说自己浪费的污名,是鹤立鸡群的代价。
想起李笑来老师说的,价值观影响人的行为。当心里冒出一个问题时,抓着它不放,追根究底,多半会发现价值观的影响。而这思考的过程,也同时塑造着价值观。
就这样,一篇文章写出来了。也没那么难,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