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翻看了佐佐木典士所写的《我决定简单地生活——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一书,不禁再次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空间和心灵状态进行了一番检点。关于断舍离的益处,市面上有很多专门论述的书籍。读,并且有所感触并不难,难的是在长期而琐碎的生活中勇于践行、坚持践行。
尤其是在初始,舍,需要极大的决心与耐心。2015年初接触到近藤麻理惠关于收纳整理的书籍,后来又读到一些有关断舍离的文章,开始对自己的家居空间及生活状态进行回顾整理。分阶段进行空间清理与所拥有物品的整理后,内心有种异常通透明亮的感觉,舍去一部分不必要的物品,轻松的不仅是储物柜,更有潜意识中因之不易被觉察的负累。也因为这些感受,我自2015年起确立自己的消费原则:不买不需要的物品,确有必要的,买经济能力范围内自己真正喜欢和质量较好的,并充分使用它。
2016年我曾休了五天年假,专意进行静心清理。第一天,清理衣物。总觉得某一天会穿但连续一两年都未曾再穿的衣物、不再喜欢的床品、不再心动的鞋子、闲置不用的各类腰带等统统果断清理;第二天,清理生活用品。各种各样包装全新的电源线、充电器、不明用途的崭新连接线等;四五部不再使用的旧手机;留着以备不时之需但实际上从来也都没有机会真正用上的各类零杂物品;各种手机盒、手表盒、首饰盒;不再心动的毛绒玩具……全部逐一告别、打包、舍弃。第三天,整理归纳。从衣帽间入手,再至衣柜,再至各种储物柜、抽屉,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未清理彻底的物品就进行同步舍弃,如此一边归纳、整理,一边深度清除,待整体工作结束时,又清理出两大包物品,不容犹豫和停留,即刻告别,放进楼下的垃圾桶。第四天,打扫卫生,清洁家居。第五天,清理书刊杂志。
那些天,在安静的房间里面对自己拥有着的诸多物品,逐一摆开,逐一面对,逐一感受,逐一选择——和某些物品的告别,就是和一段过往记忆和故事的告别,需要我们付出决断的勇气。而只有放下过去,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去接纳和迎接未来。
一番“物”的阶段性舍弃工作结束后,我静静地盘坐于客厅的飘窗休憩,内在无比的清明舒畅。从外在,看不出和以往有任何不同。但内在,每一个柜子、每一格抽屉,都在畅快的呼吸。不拥堵,不淤塞。物归其类,品归其位。当居所的物品妥帖了,一个人的内心也就随之安然了。
目前,我尚且做不到《我决定简单地生活》作者那种极简主义生活状态,无法做到那种近乎家徒四壁的空旷与简单,对于我来说,更喜欢近藤麻理惠式的生活理念与践行方法,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她写的《令人怦然心动的人生魔法》一书,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收获。(不知道为什么关于收纳整理和断舍离的书籍总是日本作者居多,也许是岛国地方小,对空间的管理概念从小会比较强?这也是我第一次推荐日本人所写的书籍。)不要觉得这是专门写给干家务的女同胞看的,因为人与物、人与空间的关系处理不分男女。
现在的我,会不时通过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和某个阶段自己对物质的欲望要求,来觉察自己内在潜藏的心理欲求与被忽略的真实情感,从而适时思考,做出调整,给予关注。因为我相信,人与物的关系,其实就是人与自己内在的关系。物的空间和使用明确有序了,人的内心也就清晰宁静了。
很多时候,人都是害怕告别、害怕失去、害怕舍弃的。尤其在物质上,似乎拥有的越多,内心才越踏实。但学会舍弃,才能让我们更能领悟生命的真谛。
学会舍弃繁杂,能够让自身变得日趋简单。简单,更利于我们听见内心的声音,直面内心的真相。
通过舍,心必有所得。舍弃,能够获得更开阔,更透亮,也更趋于宁静的内在空间,这个时候你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才会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