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差异问句:差异问句邀请当事人思考与回答:于目前现况与例外经验之间,或者,目前现况与美好愿景之间,有何不同的细节,以使当事人在对照之下,除了能带出希望赶快,也能激发找到适用于目前可以开始行动的次目标或具体策略。此问句常接在奇迹问句与例外问句的运用之后。例如:当你能认真平静念书的时候,会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这样的差异的?你觉得在奇迹发生后的景象会与你目前的状况有什么不同?奇迹发生后,到时候你就可以做到什么,是现在不能做到的?或者就可以不用做什么,是现在不想做的?
六、应对问句:应对问句询问当事人一些很小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行动与动力是从何而来的,特别是当事人针对问题情境的自发应对处理应对疑问句能在同理支持当事人感受的同时,又激发当事人看到,自己已在发挥的能量与做到的小成功,以及目前走过困境的小小有效方法。例如:这件事这么不容易,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很好奇在学习这么辛苦的过程中,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走过来的?在这么不容易的情况下,你是怎么做到不放弃走过来的
在这么不容易的情况下,你是怎么做到不放弃走过来的?
二组的老师们继续稳步向前:
苗老师,听从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自己休息,看到好的正向,让自己心情愉悦。
张小丽老师有着极高的学习效率和收获,从话剧约练到技术约定,再到课程的答疑收获,张老师做到了有意识的训练、有意识的觉察、多约练,真了不起。
杨老师看到咨询师的不容易,并对不做预设有了更深的理解。
朱老师能及时觉察问题,并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指导解,逐渐将理论外化于行。
张琳老师面对孩子稳了许多,对孩子有了更多的理解,焦点的知识理念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在小组中分享第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