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戒掉情绪的成年人?10年后,杨幂才坦言这是误区

1. 情绪压抑:一场隐秘的内耗

十年前,站在事业巅峰的杨幂,选择了一条许多成年人都在走的路——强迫自己“戒掉情绪”。

她说:“那时候刚火,一直在无休止地工作,没有时间在情绪里面,觉得不要被情绪问题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这话听着多熟悉。就像我们——

当人忍着不说、不哭、不抗争、不发火……嘴上说“没关系”,心里却早已千疮百孔。

每一次忍耐,都像往心理账户里存入一笔负债。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未被表达的情绪从不会消失,它只是被活埋,有朝一日,它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于是,身体开始帮你表达:失眠、暴躁、疲惫、焦虑、肠胃不适、情感麻木……

这不是矫情,是你长期对情绪视而不见的代价。

2. 适度表达:需要练习的勇气

我们总被教导要情绪稳定,却没人告诉我们——

真正的情绪稳定,不是内心毫无波澜,而是意识到情绪波动是正常现象,能在风暴中保持觉察而非失控 。

比如,当你被误解、被冒犯时,试试给情绪命名,用具体词汇描述并明确表达感受:

“你的评判让我感到很委屈,我们需要谈一谈。”

“这种讲述方式让我很愤怒,希望你尊重我的界限。”

仅仅说出情绪的名字,就能激活大脑的理性部分,在你与情绪之间创造一个微小的、宝贵的观察空间,从而不被它完全吞噬。

十年后,杨幂终于坦言:“后来我学会了拥抱情绪。因为强迫自己戒掉情绪,只是让它滞后,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没解决。”

允许情绪存在并适度表达,从不是脆弱;它是释放压力、守护边界的勇气。

压抑,无异于自我惩罚;表达,才开启自我修复。

当你开始接纳情绪的合理性,为自己发声,情绪便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你内在的能量流动。

3. 良性宣泄:化御为友的智慧

情绪不是你的敌人,而是最诚实的信使,引你走向其背后的深层需求和价值体系。

委屈可能在说:“请看见我的价值。”

愤怒可能在喊:“请尊重我的边界。”

真正的力量,不在于你能忍多少痛,而在于你能否正视并接纳真实的自己。

正如作家亦舒在《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所写:“人生在世,总要承认自己的感受,哪怕悲伤,也要正视它。”

情绪不仅是反应,更是信号,告诉你“哪儿出了问题”;而内在价值观则指引你“该往哪里走”。

问问自己:“此刻,对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最希望达成的建设性目标是什么?”

然后,基于你的价值导航,去选择一个具体、微小且有效的行动。

比如,如果你的需求是“被看见”:

别指责对方“你根本不关心我”,而是尝试沟通“我为这件事付出了很多,当我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被注意到时,我会感到很失落。”

当你开始这样练习,情绪便不再是对抗世界的武器,而成为认知自我的窗口。

4. 自我给予:终极的情绪自由

哪怕外界不给你期待的回应和认可,请务必做第一个认可自己的人。

比如制作“自我肯定清单”:对自己说:“这是我为目标所做的努力,我看见了,超棒!”

比如进行一次“象征性犒赏”:买束花、做个Spa、读本书,看场电影。

清楚地告诉自己:“这是对我辛勤付出的犒劳,我值得!”

你用有效的、符合你长期利益的行动,替代了无效的情绪发泄,真正解决了问题的根源——满足被忽略的深层需求。

正如心理学家苏珊·大卫所说:“We own our emotions, they don't own us.”  (我们拥有情绪,而不是情绪拥有我们。)

看见、理解、接纳情绪,并智慧地引导,让它有良性出口。

这不是压抑或消灭的过程,而是一场“化情绪为动力”的炼金术。

别再追求刀枪不入的“情绪稳定”,那不过是通往内耗的捷径。

真正的成熟,是修炼“情绪自由”——能接住每一种情绪的重量,也能放手让它穿过你、重塑你。

情绪稳定是风平浪静的假象,情绪自由才是乘风破浪的底气。 

这份底气,是成年人对自己最顶级的装备,也是最温柔的善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