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趁着天色残白,我们启程回临。
一路上,孩子们大概知道此是归途,安静地或坐或站,看着过往车辆,并不吵闹。前天回老家途中可是大不一样,两个人一路上叽喳不停,看见枯枝杈上的鸟窝便惊奇地喊叫起来。
返程总是心理感觉快一些。到了家,大包小包收拾好,婆婆笑着跟我说:“怎么感觉这才跟回家似的。”
我一笑,没说话。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自然每次都是回家。但公婆不一样,他们在老家住惯了,乍来城市帮忙看孩子,初时还感觉新鲜,日子久了,发觉他们在这里没有主场优势,处处受到限制,便生出“到底不是自己家”的想法。
刚开始,他们还乐意去小区广场溜达溜达,后来发现跟那些老人也没共同语言,就不爱下楼了。除了中午带孩子出去晒晒太阳,几乎从不出去。
我们也十分理解他们人生地不熟的煎熬。我常想,换作是我离开熟悉的地方,到另一个城市照料孩子,也会有一个漫长的适应期。
于是,我们为了让老人心情舒畅,便让他们每周六、日回老家休息休息。主要是从帮忙看孩子的紧张情绪中走出来,回到熟悉的环境,让身心都能放轻松。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的效果超级好。有的时候,我们实在很忙,公婆即使周日回老家一趟再立马赶回来,心情也是非常舒畅的,说话有力、走路带风,一点不似在我们这里的状态。
公婆来帮我们照顾孩子有4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也在努力适应这里的环境。他们逐渐熟悉了小区内外部环境,认识了许多也来帮子女看孩子的老人,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喂养心得。一起吃饭的时候,也会谈起谁谁爷爷看孩子怎样粗心,讨论谁谁奶奶喂养方式对不对等等。
由于他们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我们这里,老家自然成了他们周末安放情绪的地方。但也由于待的时间短、吃饭的人口少,老家的房子里物料衣食并不充足,总有匆匆过客的感觉。
这次婆婆突然有了这里才是家的感觉,我相信也是由于这里人齐、物齐的缘故。但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心齐,一家人的心热热地聚在一起,共同度过从前以后的许许多多美好时光。
其实,不管在哪,一家人整整齐齐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家。哪怕这个房子不是自己的,这个城市也并没有完全接纳自己,但至少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这就足够了。
以后,孩子如果也需要我如此奔赴付出,可能我也会如此心甘情愿追随子女,只为一家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