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张院长带我与浙师大杰出校友朱教授、张总相聚,席间谈教育、话历史、聊生活、论形势,不亦乐乎。但我却经常走神,因为思绪总会飞回京师科技大厦,回到答辩室紧张而兴奋的二十分钟。
昨晚没休息好,本想中午好好休息下。因为根据每个项目20分钟计算,轮到我们应该是15:30分。但是中午张院长带我去见他在华师大读博时的同学及北师大的朋友——张院长虽然小我四岁,但在北京他的人脉资源不是比我多,而是多得去了。我们一聊聊到14:00。分别后我们决定不回酒店,直接到京师科技大厦的汇报答辩等待室去。
原以为等待室不会有什么人,出乎意料的是比我们后面的“选手”都已在哪里候辩,大约有二十来个!而且个个都在准备着汇报材料。早上没注意,现在仔细一看,年轻者居多,像我这样两鬓飘雪的老人几乎没有。我觉得这是好事,教师培训无论专家还是管理者后继有人,这是中国教育之大幸。
一位看上去像是在读大学生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当得知我们来自浙师大时,他忙说刚刚果老师还在询问我们来了没有,这令我感到十分温暖。坐下后发现去答辩室的老师都要上交手机——简直与我们进行全国教师资格证面试一般严格。这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的汇报提纲放在手机里,我记性差,没了提纲怕讲乱了,故连忙向小伙要纸笔。小伙热情而勤奋,放下手中事跑到楼下办公室去取纸笔。
人比昨天更累,来前喝了两杯西洋参茶也不抵用。但伏在桌上仍是一点睡意也没有,脑海里不断预演着汇报答辩的时间。我知道自己年龄的弱点,无论体力、思维还是反应速度,都难与青年人抗衡,但笨鸟还可先飞,我这老鸟如果早作各方面准备,充分发挥经验的优势,也许就能老当益壮!
终于要轮到我们了,果老师带我们拐弯上楼来到答辩室对面的一间办公室,让我们再等一下。正在答辩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代表,而他们的带队领导则在办公室里看手机。这是一位看上去三十来岁的小美女,我问她为何不进答辩室,她说没要求进。我又是一惊。如果张院长不能陪我进去,万一问到学校层面的问题,我说不定会吃瘪。我追问:除了汇报者都不让进吗?她说前面有整个团队都进的。这下我才算吃了定心丸。
我们进入答辩室,不大的房间满腾腾坐着专家领导。我估摸着坐在我前面的几位应该是评委,明显是老中青“三结合”的最佳组合。居中者最年长,头发与我一样花白,但十分的和善,没有老评委常见的刻薄之气。他左右一男一女,也始终微笑着。我豪气顿生,怯意全无。因为没有手机,汇报的时间不好控制。长者告诉我,七分钟的时候会有提示。我的汇报共分五部分,讲到第四部分的时候已经七分钟了。我立马加快语速,说到最后一句,时间已到,我话音落时约摸超了3秒钟。
然后,工作人员提供了三张纸,让我任抽两张,翻过来各有一题。题出的很精妙,也很到位,有针对性,看得出命题者是作了精心设计的。一题为:你们设计的项目目标是什么?课程和方式有什么亮点?一题是:你们如何选择首席教师,原则是什么?如何确保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国培?我想如果不是亲自设计组织国培的老师或者没有作过深入思考的人,面对两道看似简单的问题,可能会无话可说,或说不到位。如果是进行教育教学理论考试,我肯定背不出,答不全,但这两个问题前者是我天天在思考甚至发过论文的,后者我就是项目首席教师,都是我亲历或正在经历的事,感悟颇多,体会特深。两道题答毕,评委又随机问了我一些问题,都是十分精准切中要害的问题,其中一位评委要我谈谈我们要培养“五力合一”的教育名家,那“五力合一”后是什么力?五力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后面这个问题好答,但前面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却始终没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坦承:“五力合一”要用一个新的概念来替代,我们一直想不出来,但五力必须结合成一体,从而才能培养出综合能力卓越的教育名家。
我不知自己的答辩能打几分,反正几位评委经常点头微笑(如果不是习惯性或礼貌性动作,那应该还可以);其次二十分钟时间已经用足,没有无言的空白;再次整个发言也没讲什么废话,即使不能用行云流水来形容,至少也没什么冷涩凝绝之处!出门后张院长开心地连说几个好!他是我的领导,这个“好”字也许鼓励的成分更多。后来王副处长出来送我们,此前为去年国培事我与王处通过多个电话,当时我正在气头上,说话很不客气,但王处始终以温文而雅、耐心细致的态度对待,几个电话下来,我怒气全消,我不得不佩服领导的涵养与修为!原以为他应该是五十左右的老领导,今天一见才发现可能还不到四十——后生可畏!
王处真诚地说:蔡教授,今天初相见,终于感受到您对国培的情怀。他从个人的感受肯定了我的答辩,当然他强调不会以自己的感受去影响评委。王处的肯定令我再次热血沸腾,我向他保证,如果国培办能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一定会还领导们一份惊喜!此时我早忘了自己的年龄,忘了老之已至,或者说我胸中已充塞老当益壮的豪气!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我要说这次的汇报答辩工作做得比2010年还要严密科学,也让我这样的“老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新界定,我还属中青年,故加引号)有了学习提升的机会!如果觉得有什么遗憾,似乎PPT只给汇报者看,没有投影出来,如果只有我们自己能看见而评委看不见,那汇报效果会差很多。另外,为了公平起见,评委、领导要求对题目及答辩情况保密,这一点每个学校都能做到——我们之前未从他校得到一字半句,我们出去也一定守口如瓶。只是如前篇简书所言这失去了相互比较、切磋、交流的机会。但我知道这是作为竞争性答辩的最好的做法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并改写上阕作为本文结语:老夫聊发少年狂,作汇报,数辩难。京城大厦,课件加大纲。为报国培无苦愁,论老夫,当益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