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自己所处的境遇不好的时候,更多看看自己身上的原因。有一句话说,你现在在哪儿是你过去两年来的选择决定的;你两年后在哪儿是你接下去两年中的选择决定的。我非常认可。
优秀需要努力;而努力是不舒服的事情;长期持续做不舒服的事情,一定要有足够的动力;这种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对于现状的不满足。这种不满足人人都有,但是能够“化不满足为力量”的人是少数。连接“对现实的不满足”和“努力”的桥梁,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认真、投入
什么叫投入?我的理解就是全身心的做事。“活在当下”,不论在做什么,专心致志的把眼前的事做好,再去想别的。不投入的时候,连玩都没有幸福感。
3被人逼着进步
当然有超级优秀的人从小就自己管理自己,但是多数人,特别是小的时候,还是要被逼一下的。毕竟,进步是个辛苦活儿,有几个人天生能够喜欢呢?当然,逼你的人也要有水平。
4目标明确
进步往往是痛苦的。为什么?因为进步意味着改变,而改变往往不舒服。怎样克服这种不舒服?对于另外一个事物或者状态的追求。目标越明确,这种渴求的痛苦,或者说怕得不到的痛苦,就越能驱动人们克服那种努力的痛苦。
5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有时候你真的只需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就会有很不同的效果。
6兴趣和坚持
把这两条放在一起,因为我觉得没有兴趣很难坚持,而且没有兴趣时的坚持意义不大。为什么?坚持的意义不在于简单的重复。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万小时理论,可这理论有个前提:练习的难度和强度需要不断提高,换句话说练习的人需要不断突破自己。如果仅仅是无脑的重复1万小时就可以成为专家,那么我们每个人在20岁之前岂不都应该成为语言专家?事实上简单的重复可以提高熟练度,但是无法真正提高技能。
在长达一万小时的历程里(以每天3小时计算大概是十年),每时每刻都想着如何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如果没有兴趣,根本坚持不下来。或者坚持下来了,也仅仅是把那些个动作做出来,而心思根本不在里边。
有了兴趣,就可以坚持,而且是不断钻研的坚持,全身心全方位全时段的琢磨一个事情……这不就是著名的1.01的365次方的道理吗?1.01^365 = 37.8; 1.02^365 =1377.4; 1.01^730 = 1427.6 ...这样下去,想不优秀都难。
想要变得优秀?立刻开始行动。读书也行,写文章也行,跑步也行,旅行也行。做啥都行,别闲着。We only live once. Do something. Anything. If not you, who? if not now, when?
Work like you don’t need the money, dance like no one’s watching, and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像不需要钱一样工作,像无人观看一样跳舞,像从未受过伤一样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