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里仁篇》第十八章,先恭诵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做得有不对的地方,应当轻微婉转地劝止,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听从,仍然恭恭敬敬,不能冒犯他们,对此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这一章孔子告诉我们,遇到父母有过时,作为子女如何孝事父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有过失,我们的父母当然也会有过失。那么如果遇到父母有过失,为人子女应该怎么办呢?
在【孝经】谏诤章,曾子问孔子:“做儿子的只要完全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以称得上是尽孝了吗?”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呀!这是什么话呀!父亲有敢于直言规劝的儿子,就不会将自身陷于不义之中。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做儿子的一定要敢于劝谏力阻,如果只是不加思考地遵从父母的命令,这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如果为人子女看到父母犯错无动于衷,任由父母去犯错,这就等于陷父母于不义,就对不起父母了。所以真正孝敬父母,看到父母有过错了,就要几谏。
钱穆先生说“几”,是微细的意思,谏,是规劝的意思。不过,对尊长来说称为谏,同样的劝,对平辈、对下面的人,我们叫劝勉;对上辈、尊长的话我们叫谏。所以,如果是对一般人,孔子告诉我们,不必多,告诉他不听就算了,但是对父母不可以,一次不听,还来,第二次不听,还要来。所以「几谏」。
记得我爸爸以前爱抽烟,就是咳嗽着,还边咳边抽。一次大病后,他就不太抽烟了。但只要有人给,他还是抽。有一次,我看见他抽烟,就非常生气,直接就说他:“又抽烟,咋就没有记性呢?”爸爸辩解说:“刚才碰见一熟人给的。”我还是不依不饶,“人家给你,你就抽啊!再咳嗽,就不管了!”爸爸当时就很生气,直接把嘴里的烟扔了。还好妈妈在跟前,忙对爸爸说:“孩子说你,是为你好。”但就为这件事,爸爸好几天没有理我。过后,我也反思自己说活语气太重,伤了爸爸的面子。如果我像【弟子规】里说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柔声下气的对爸爸说:“爸,您不要抽烟了。您病才好,抽烟会咳嗽的,一咳嗽你晚上也休息不好。”这样和颜悦色的劝说,他也许就会听。或者是没人的时候,悄悄给爸爸说。而不是当着其他人的面,板起面孔,像教育孩子那样的批评他,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下不来台,他当然就会生气了。还好,经过几次住院,爸爸认识到了抽烟对身体不好,现在他是彻底不抽烟了。
“见志不从”,就是说有的父母比较倔强,作为子女和颜悦色的给父母说了他们的过错,可是父母亲却不肯听从子女的意见。坚持认定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子女的劝告,还是那么的固执己见,那怎么办呢?
孔子告诉我们“又敬不违”。我们还是要对父母尊敬,不违背,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
作为子女,初心是为了父母好,让父母不要犯错,如果父母坚持不尽合理的观念,我们也要始终怀着恭敬的态度去劝导,还要极尽委曲婉转,不要让父母不悦,这就是“不违”。听从他们的意思,让他们心里欢喜,先不要违背他们的意愿。继而“劳而不怨”,不能因为劝谏不成,就放弃了劝谏,任其继续犯错。
劳而不怨:劳,是忧的意思。子女见父母有过,不能有怨恨父母的心,只有对父母的忧虑之心。
在承事父母时,如果父母对自己不满,受到父母的责骂,觉得委屈,心里头有了怨恨之意,要立刻把它化解掉。想一想我们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吃饭、走路、系鞋带等也都是父母耐心的教我们的。我们现在长大了,明白了一些道理,也应该耐心的来回馈父母、来教导父母。让他们立刻学会,立即改变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就要慢慢的引导。要对父母的恩常常念,如赤子一般爱恋着父母,那样就不会觉得自己委屈,和父母有了隔阂。
劳,还有劳苦的意思。如果一次劝谏父母不成,要反复劝谏,虽然劳苦也不怨恨。这样反复劝谏,其实还是为父母操心,为父母忧虑。
蕅益大师在《论语点晴》里说:“始终只一几谏。几谏,只是“敬父母“,故期之以圣贤;不违、不怨,只是到底“敬父母”。”蕅益大师说这一句始终讲的就是几谏二字,几谏的重点就是敬父母。在父母有过,刚刚有一点苗头的时候,就立刻劝谏父母,不至于他酿成大错;在劝谏父母时,还要柔声下气。为什么能够做到几谏,就是期望父母也能成为圣贤。
“孝”有三种境界。让父母有吃有穿,衣食无忧,养父母之身,这是小孝。让父母心情愉悦,养父母之心,这是中孝。期望父母成圣成贤,养父母之志,这是大孝。我们现在学习儒家文化,就是向圣贤学习,期望我们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圣贤。那么我们更希望我们的父母也能成为圣贤,得到人们的尊敬。在父母有过错时,我们就应该“事父母几谏。”父母年龄大了,让他们学习圣贤之道,就得想尽办法,用一颗赤子之心对待他们,做到不违、不怨,就是“到底敬父母”了。
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说:“无论你读过听过多么好的道理,不亲身实践就毫无意义,为提高心性到圣贤们的著作中寻找真理,乍一看竟是理所当然的,太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往往用头脑理解后,就自以为已经掌握了已成了自己的东西,其实不然,他们并没有真懂,因为他们不想将这些真理付诸实践。”
今天,我们学习儒家文化,不仅仅是学习圣人的语录,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去践行。当我们在遇到父母有过时,希望大家都能去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