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七担水

群里平日里不做饭的男生们也开始学做饭了,和面蒸包子,做馒头忙得不亦乐乎。也有男生一生“戎装”出家门到菜场,超市背米。纷纷提倡要节约粮食,出门买东西真是不容易。


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每逢吃饭时,小孩子难免把饭米粒掉到桌上,吃完饭的饭碗里还剩有饭米粒。此时爷爷看到了总会说,“一粒米七担水”让我把掉在桌上的米粒以及碗里的米粒吃干净。那时还感觉老人话多,说话有点夸张,一粒米和七担水有啥关系?简直是耸人听闻。虽然听不进去,但还是照做,每次都把饭吃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粒米饭。

农村娃大了点都会到田间地头帮助父母干农活。现在的农村娃似乎也不干农活了,城市娃那更不用说。问他们你们吃的粮食哪里来?有搞笑的说法是从家里米袋子里来。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曾经参与秧苗的播种,莳秧,除草,喷农药,收割……其中劳累辛苦没有干过是无法体会的。拔秧时忍受水中蚂蝗叮咬,插秧(也叫莳秧)的弯腰曲背的辛苦。大夏天的时候,秧田杂草的清除,秋后挥着镰刀收割时,必须忍受稻叶在手臂上不时留下刮痕的痛苦,以及稻田里蚊虫叮咬。脱粒时还得忍受脱粒时机器的轰鸣,尘土飞扬时的窒息感。好不容易脱离完毕,还得让稻谷晒太阳,时刻注意着哪天是晴天哪天是雨天。在晒谷场你得时刻留意,突如其来的阵雨可能会使你一年的辛劳化为乌有。

此时才体会到小时候爷爷说的“一粒米七担水”的内涵。这七担水不仅仅是说稻子从秧苗到收割,期间不能离开水。这水还是农民身上劳作时流下的汗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这白米饭的来之不易。

不禁想起,那时的老人要求吃饭不要吃剩,饭碗不留米粒,不就是现在提倡的“光盘”行动吗?小时候我们学过的李绅的《悯农》都会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应该是北方农民的劳作场景。但“粒粒皆辛苦”就是希望我们珍惜盘中餐,光盘行动的内涵就是提倡的不浪费粮食,学校食堂里都张贴光盘行动的提示,其实就是希望大家“量力而行”不要吃剩东西随意丢弃。每次走过还盘子的地方,看到泔脚桶(放吃剩东西的桶)里有“堆积如山”的吃剩食物,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这些饭菜粮食要是给农民伯伯看到,那该多揪心!不能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就可以这样随意浪费!按照农村说法,你这样浪费粮食是遭老天爷雷劈的。

一味的贴宣传语效果不是最佳,应该和军训一样,在暑假里到田间地头去体验一下生活,看看自己吃的粮食蔬菜是怎么来的,才能真正体会“光盘行动”的宗旨。要不然只会书本知识,而成为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不禁想起了《刘三姐》里面的一段小曲:

刘三姐: 笑死人, 白面书生假斯文, 问你几月是谷雨,问你几月是春分。
众乡亲: 富人只会吃白米,手脚几曾沾过泥, 问你几时撒谷种,问你几时秧出齐, 四季节令你不懂,春种秋收你不知, 一块大田交给你,怎样耙来怎样犁。
罗秀才: 听我言, 家有千顷好良田, 耕田耙地我知道,牛走后来我走先。

虽然以后农业机械化了,但还是希望以后的孩子不要像罗秀才那样,连最基本的农田知识都不知道。毕竟人是靠吃五谷杂粮长大的。

2020.2.16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新网5月19日电 综合报道,英国皇家天文学会近期发表了一项有关宇宙中“冷斑”的研究,排除了这个神秘区域是一个“...
    陈鱼落雁_279f阅读 1,032评论 1 2
  • 除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人对于除草就已经有详细描述,也足见锄禾的艰辛。 在农村的...
    艾冰台阅读 639评论 3 4
  • 米,是米的姓,也是米的名字。 呼叫米,非常简洁利索,不挂名不带姓,双唇只一合一开,无需再费口舌。因而,米的存在仿佛...
    金指尖的花园阅读 369评论 0 1
  • 前两天室友回来,一个地方的人,给我带回来一头蒜,我说好久没吃家里的蒜了,偶尔吃一次挺好吃的。 然后她带回来了,我也...
    简爱Scarlett阅读 179评论 0 3
  • 自白描7月19号更新了一次之后,它沉默了好久,终于在8月25号又更新了一个版本,自25号到今天,又更新了两个版本,...
    Tolecen阅读 4,612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