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摘抄分享 | 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和分寸感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

“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人与人相处,走得再近,也难免有矛盾与摩擦;处得再久,也常伴随失望和伤害。

一段感情想要长久,都要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和分寸感。

离得太远,则会显得生分疏远;离得太近,又容易失了朦胧美感。

真正舒服的关系,莫过于:和而不同,慕而不攀,亲而有间。

1.和而不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在交往中,若是强求一致,就免不了争执与冲突。

唯有以广阔的胸襟,容纳彼此差异,两个人才能长久共处。

作家特德·姜说过一句话:

“成熟意味着看到差异,但又意识到差异并不重要。”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它们造就了我们不同的观念与行为方式。

只能看到彼此差异的人,只会将对方从自己身边推走。

学会包容各自的不同,才能拉近距离,让彼此舒服。

人与人相处最好的兼容模式,便是发自内心的接纳,和源于理解的尊重。

2.慕而不攀

隋朝文人王通在《中说》里讲: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在人生得意之时向你大献殷勤的人,大多是趋炎附势之徒。

这种掺杂过多利益纠葛的关系,往往经不住一点风浪。

余秋雨曾说过:

“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真正的朋友,不是一时的玩伴,也不是人脉,它不为任何功利原因而存在。”

最好的感情,是彼此间没有功利心,也没有过多的算计。

明代名医王肯堂说:

“吾荣时招之始来,吾患时不招自来,真友哉。”

真正的朋友,无关高低,无关贵贱,不涉及金钱利益,不攀慕富贵荣华。

我不期许从你那里有所得,你也不期许从我这里拿走什么。

世上最长久的关系,莫过于以心换心,真诚相待。

3.亲而有间

再好的关系,一旦突破了界限,带来的往往不是亲密,而是困扰。

陈果说:

“人与人,就像两个王国,各自应当保持着宽阔、自然而舒适的疆域,甚至在疆域之间,要有一个中立地带。”

与人交往,亲近地保持距离,才能相处不累,久处不厌。

周国平曾说: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站远一点,就不容易扎伤到彼此。

世间万物都有尺度,感情也是如此,关系再深,也不要轻易越界。

最舒适的关系,不是你侬我侬、不分你我,而是亲而有间、熟不逾矩。

4.

白落梅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里说:

真正的情,清清淡淡,平平整整,安安静静地摆在那里,从来都不需要太用力。

好的关系,不需要费力维系,也不需要努力迎合。

多点理解与包容,把握好距离和分寸,才能彼此相安,走得更长久。

点个小赞,用真心实意对待他人,你终能收获真正舒心自在的感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