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正在进行,欢呼声响彻一片……人们激情万丈,但在我看来这毫不过分。谁的身上没有一股压抑已久的力量呢?……这股力量将我们带向了更遥远的地方,犹如置身于希腊的竞技场,在那里,荣誉不仅属于力量、速度和美的拥有者,更属于每一个有天分和灵感的人。——乔治·圣塔雅娜
大约20%的哈佛学生就读大学期间参加过学校里的竞技体育运动,除了少数在校队打比赛外,更多的学生是参加各种体育社团。与普通学生一样,运动员的来源与非常广泛。这些运动员与其他学生一样,天资聪颖、追求卓越。但在哈佛,学生和教授是两个迥然不同的群体。他们互不干涉,各自追求卓越。而体育生又被认为是哈佛校园内最受人藐视和得到不公正评价最多的群体。因为运动员要努力训练,就不太可能与其他学生一样把精力全部花在课程学习上,因此也就不能根据非学术的标准来取舍学生,但隐藏在背后的成见却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在校际体育中,竞争和金钱是无法避免、一直困扰着学界的两大问题。首先,有体育就有竞争,有竞争便有输赢;其次,金钱问题在体育运动中事关重大。大学的体育史就是围绕着竞争和金钱展开的,两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反体育者对大学体育的批评也是基于这两大因素:运动员过于看重输赢,忽视了比赛的乐趣;过于热衷赚钱,忽视了对人生问题的关注。以上两者构成了业余体育的精神:参加体育运动只为乐趣不为金钱,这也是校际体育规章制度的理论基础。
竞争无处不在,但体育竞争却总是备受抵制。事实上,与其他领域的竞争一样,体育上胜利同样属于天资聪颖、阅历丰富的学生。高水平的体育竞争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其达到卓越境界。因为体育竞赛不同于学术竞争,两者的一个重大差别在于:体育比赛中,输就是输,赢就是赢。失败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在这样的环境下,运动员往往需要有健康的心态,并以这种良好的心态感染身边的人。运动员共同承担失败的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他们可以输掉比赛,但他们不会被击垮。在他们眼里,胜利是属于整个团队而不是个人。
但一些教授却对运动员嗤之以鼻。一方面他们认为运动员过于投入训练和比赛,过于渴望胜利,而他们还是希望运动员向他们当年一样,为学术荣誉而竞争。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运动员参加比赛是为了金钱。而在大学体育中,金钱被视为低俗之物。即使时代进入了21世纪,因此反对大学开展体育运动的人士还是会对体育古老价值的丧失表示担忧。大学与普通人对体育的态度截然不同,大学体育就是在这些不同态度的夹缝中寻求发展。因为若大学体育仅仅是普通学生娱乐的方式,那么大型体育馆的建设和专业训练就毫无必要。教授们反对大学体育,而学生和校友们热衷于体育运动。提倡大学体育改革运动的人有一个基本的假设:激烈的体育竞争有悖于大学的教育使命。这种理念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培养模式与育人目标,体育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训练上,而与普通文化学生一样的学校课程设置模式又无法完全适应体育生的训练节奏,如大学课堂中经常看到跨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课堂上体育生因训练而缺席,无论最后其最后的课程成绩怎么样,统一的评价标准似乎都导致了不公平现象的产生。精英主义的理念短期内难以转变,学校的培养模式也不可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从微观层面讲,学校确实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课程设置与评价模式改变,这不仅有利于协调体育生的训练与学习,也给其他同学带来更公平的体验。毕竟大众体育需要增强,而竞技体育也需要维护,因为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伴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影响着人类在各方面的发展。同时,正如奖励不会降低学习或艺术的价值和目标一样,竞争和金钱也不会玷污体育的性质。在任何领域,追求卓越可以超越娱乐——追求卓越可以是一种美,它能给人类的灵魂带来深深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