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5 绵阳 晴
今天,为昨日师傅的小诗《秋分》作解读。发现自己的鉴赏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得益于最近每看一部书都要作一些梳理解读!看来,只要坚持,每个人都可以进步!现把文章附录在后面!
秋分里那些诗意
——读郑老师《秋分》有感 李雪梅
秋分的清晨,读到郑老师的《秋分》,甚是惊喜!睡眼惺忪的眼忽然明亮起来!好别致的一首小诗!鲜明的画面,奇妙的想象,丰厚的内涵,精巧的构思,深深打动了我。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小诗。
秋分
郑兴明
怎么分呢?
分到红的,还嫌没红透
分到黄的,就黄了
雨,淅淅沥沥
分给夜晚的比白天的多
分给眼睛的比大地的多
甜和苦,分给果子
凉,主要分给心
一棵树,一身的嘴没有一张嘴,
为自己说句话——
怎样分都好
辗转,只是想搁平
今生的缠绵、来生的火焰
诗歌的语言往往是形象化的,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诗歌讲究画面的美!郑老师眼光独到,善于捕捉秋天最有特点,最有视觉冲击力的意象,给我们构建了一幅鲜明的秋天的图画!仅“红”,“黄”,“果子”,“树”这四个意象,一个斑斓明丽的秋天立刻呈现在读者眼前!
我们仿佛看到各种红透的瓜果挂满田间枝头,秋阳下,炫耀着它的硕果,宣示着秋的收获!一阵秋风拂过,秋的标签,金黄的叶子,悠悠飘落!秋天就这样翩然而至。郑老师笔下的秋天蓄着春夏的梦想!是历经春的萌芽,夏的茂盛,积蓄起来的熟透的秋!它是那样的明丽与优雅!
秋天少不了的是那绵绵的秋雨。纵然是秋雨,也没有冷冷清清的哀怨!而带着的是秋的温情体贴:你看“分给夜晚的比白天的多,”,秋分多么有情!多分一些雨在晚上吧!好让夜晚洗去夏末的暑气,让劳累一天的人们枕着一帘秋雨入梦!白天人们还要工作呢!给他一个明媚!一份喜悦!这多体贴的秋分啊!更妙的是“分给眼睛的比大地的多”,眼睛里的秋雨比大地多,意思是说:客观的秋雨是不多的!多的是人们眼里主观的秋雨,是秋雨带给人们诗意般的情怀,诗意般的遐想!好一个有情有义的秋分!既让你品味秋雨绵绵的诗情,又没有淋雨之苦!
多么明媚美好的一幅秋天的图画,就这样立体在我们眼前!
这一组画面是怎样组建起来的呢?一首诗歌的美,还体现在它精巧的构思。
秋是多么庞大的体系,郑老师把秋天从空间上高度浓缩在一颗树上,从时间上把这棵树又高度浓缩在特定的时节“秋分”,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偌大的一个世界,就这样被诗人云淡风轻放在秋分的一棵树。巧妙截取在这个特定时节,一棵树的几个小小的镜头,去表现诗人的情愫!诗人真是举重若轻,信手拈来!看似不经意,实则有妙思!
诗人的匠心体还现在这些镜头的顺序安排上。诗歌一开始没有聚焦整棵树,甚至连一棵树的远镜头都没有。而是由树上的红的果子开始,到黄叶,到秋雨,再到经历苦和甜的果子。当这些局部意象的特写刻画完成。再点出一棵经历沧桑,却无言的树!这时我们才恍然,原来诗人写的是一棵树呀!是借一棵树来写秋分呀!借秋分里的一棵树去认知世界啊!
如果诗歌一开始就给拉出一棵树的全镜头,是不是少了这份豁然开朗的发现之美呢?诗歌的那种灵动之美也就丧失了!
况且,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推出整棵树的镜头,那就禁锢了读者的想象,那些“红”的“黄的”,甚至果子,我们都局限于一棵树上的意象,这样,诗歌的意境就狭小了,诗人要表达的意蕴也就随之而削减。
诗歌每一小节之间看似闲散,其实有着严密的逻辑顺序。第一小节写秋来了,第二小节写树经历人生的风雨,第三小节写经历风雨结出苦甜的果子,自然到虽沧桑而无言的树,水到渠成借物抒情:“一棵树,一身的嘴没有一张嘴,为自己说句话——”,再由此句抒情,自然引出最后一节的思考深化。
不仅诗歌每小节顺序安排有讲究,小节内部的顺序也有讲究。如第一小节:先写的是红红的果子,那是夏末初秋,再到飘落的黄叶,按照时令的顺序来写的。而且由红红的果子开始,定下全诗的一个明朗的基调。这样的构思,实在是妙!
一首诗歌的精髓全在它蕴含的深意。意象,构思,语言都是它的载体,为它而服务。是它外在的形式而已!再美的画面,再巧的构思,没有丰富的意蕴,这首诗歌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仅仅是在炫耀语言的技巧罢了!郑老师这首诗歌意蕴丰厚,引人深思!这首小诗,有着诗人对秋天的深情!诗人爱着秋的绚烂,你看“分到红的,还嫌没红透“,已经红了,却一个“还嫌”,近乎口语的背后跳动的是郑老师对生活的热情。也爱着秋的诗意:淅淅沥沥的秋雨,诗人笔下是那样的多情,既给了人们雨的诗意,又不带给人们雨的烦忧。它知道下在夜里,下在人们的眼睛里。
在这首诗里,我们不仅读到诗人对生活的热情,还读到诗人对待生活的从容与淡定。“分到黄的,就黄了”。面对惹动人们愁绪的落叶,诗人没有哀怨,没有惆怅,而是黄了就黄了,飘零就飘零的一份从容达观。人生的起伏在他这里仅仅是生命的一个必经历程,既有风和日丽,也就有暮霭阴云。该来的一切,那就坦然面对吧。
一个真正爱着生活的人,才会在历经生命的种种历练后,平静地说:“怎样分都好”。这是与生活和解后的那份旷达!
歌德说:“要是只能表达自己那点点主观感情的,不配称为诗人,只有他驾驭世界,表达世界的时候,他才是诗人。这样,才是永不衰竭的”
换言之,如果诗歌只停留在那个小我,它是会死亡的。那么诗歌里一定有一个大我,这个大我是超我的,是跳出了小我,代表的是人们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认知感悟!
郑老师的诗歌就是跳出了小我,从诗歌开始到结束,郑老师始终是隐藏在诗歌后面。隐藏自己,就是避免用自我情感去代替读者多样的解读。
最重要的是,郑老师的诗歌不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的态度层面。而是上升到人生哲理的思考:“一棵树,一身的嘴,没有一张嘴,为自己说句话——”。这句诗涵义丰厚,既是对于生活的态度,更是让我们想到道家说的“天地无言,有大美”,进而引发我们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同样“今生的缠绵、来生的火焰”,不也是告诉我们,你所经历的苦,都是为点燃生命的热情!
小小的秋分,在郑老师笔下,演绎着诗意的美好!郑老师诗歌没有阔达的意象,有的是琐屑而平凡的日子里,闪耀着的诗意!在小小的镜头里,是对生活的思考,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生的哲思!
美好的诗意背后,站着的是那个有着澄澈之心,生活热情,睿智思考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