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手 画 禅 心 无 染~~永觉禅师
如果说,艺术家只在技法上追求艺术创作的话,那么他的艺术作品一定没有灵魂,更谈不上这位艺术家领会到了艺术的真理。为此,艺术家一定要契合自己创作灵感,不能一味地寻找生活以外的东西。往往缺乏生命力的作品,恰恰是艺术家内心缺乏自信,而不是艺术作品的本身。如果,艺术家能在真正心清意净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把心与生命融汇于其中,那一定会创作出绝世之佳作。也就是说,艺术家在创作之前,要像禅师一样,在禅定中以自在自然地境界,而不被外在地点滴所影响,在作品中流露出生命的架构,以灵魂的升腾,那一定是艺术巅峰。
佛教中有很多法师都在为艺术倾心,为艺术的技艺而苦闷,想得到一幅满意的作品,总是有着很多疑问。其实,艺术创作就犹如一首诗,不但有意境,而且要有生命。让艺术品活起来才叫艺术品,让诗作有生命才叫有诗韵。这些都需要作者在内心中一尘不染,而且要能进入禅定中领悟作者自己的生命。如今,能在艺术与禅修达到这种境界的法师并不多。然而,永觉法师却达到了如此层次,他能在禅定中领悟,在艺术中生升腾。
永觉法师(1964——),俗姓朱,名晴雨,又名神光,号无觉子,江苏省苏州市太仓人,一九六四年出生。当代著名觉性艺术家,中国优秀油画家。十六岁师从国画家郑品三学习国画,二十岁开始学习油画。永觉法师对色彩十分敏感与喜爱。一九八0年,永觉法师就读于上海戏曲学院舞美系,师从于周雪保教授、黄松教授。一九八五年,又到苏州大学美术学院,而后游学于欧美。永觉法师的作品,充满着佛教禅韵色彩,以自然地大千之美,阐释着他本人内心之中的那汩灵明。苏州的千年古寺圆通寺建有“神光艺术馆”,展示着永觉法师蕴含着大千世界与禅韵一体的明敏作品。当读懂永觉法师的作品时,会把读者带入一个清净、静谧、深邃地禅地,给人一种心灵升华与震撼,会让人在他的作品里找到自我。
一九八0年至一九九0年,这十年里,永觉法师多以江南水乡和四川彝族老人为题材,创作出了一百余幅“水韵江南”系列画作,以及五十余幅“梵”的系列作品。在永觉法师笔下的水乡,是流动的清丽韵律和色彩的明亮鲜艳;他笔下的老人,透露出满脸沧桑与充满坚毅的眼神。有人说永觉法师的作品充满野性,但我不同意,我认为他的作品是用智慧和明敏觉性组成的一个彩色世界,而又以禅的定性与以艺术为戒谱写的心灵的自然音符。永觉法师的艺术作品里,时刻跳动着来自天外梵音,却又时刻处在幽静地禅定世界里。无论梵音的感觉,还是禅定的静止,二者的相融都更高层次、更深邃谙地让作者的灵明与读者的灵魂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智慧的完美结合。
九十年代初期,永觉法师的作品曾受到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的肯定,并得到了吴冠中先生亲临指导。永觉法师在吴冠中先生的启发下,开始了太湖写意的探索,创作出了系列“万象太湖”。永觉法师运用了梦幻般地色彩,描绘出仙境一样的村落。这一系列画作的完成,惊艳了无数观赏者,看到这一系列作品的读者,无不沉迷与陶醉。
九十年代中期,永觉法师到了巴黎、布鲁塞尔、佛罗伦萨等地游学,在那里的美术馆、画廊、美术院校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同时,永觉法师也应邀在欧美不同城市展出作品,并且收获了极高的评价。永觉法师在巴黎的时候,遇到了同乡朱德群先生,在他的影响下,永觉法师开始了抽象艺术的尝试和探索。二十一世纪开始,永觉法师用画刀在初探抽象的艺术中,挥洒着自己的激情,描绘着自己的灵感,系列画作“行者”一气呵成。
永觉法师的艺术作品透露出的不是灵气,而是生命;他的作品也不是万千世界幻化的笔触,而是宇宙无常变幻的书写;他的作品表现得不是世界的无声大美,而是充满了来自天外的梵乐真音。永觉法师的笔下,无论是具象的,或是意象的,还是抽象的,一切都来自于永觉法师在禅定里的真性、本性和灵性。永觉法师的意境,不仅仅表现于画布上,更多地是表现出了他在禅定中的实证。从永觉法师的艺术作品看,也证明了永觉法师的佛性更为灵明。
二0一二年,永觉法师接触到了南传佛教,开启了他对上座部佛教的实修之生涯。每年永觉法师利用大量的时间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学习南传佛教。永觉法师以小乘佛法的实修,证见了自己身心之性,他的心灵与天地万物相融一如,而他的艺术从此也由外相转为自性的内相。因此,永觉法师在艺术上更是不被外相所绕,他每次从禅定中起,在画布上表现出了宇宙实相在他心里的幻化。我认为那不是朦胧,也不是幻化,更不是抽象,那而是永觉法师的觉性。他已经在艺术上不执着于外相或内相了,他的艺术与生命却被他的意性所释融了。
二0一四年,永觉法师创立了“自然艺术禅”,以自然的幻化,融入到艺术之中,用禅悟的引导,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自然、艺术、禅修的大美人生。永觉法师大力提倡人与自然、艺术、禅修的链接。永觉法师以自己的悲心,依佛法的真理谱写着人间佛教的音符,而且让这个音符跳动在自然地艺术之上,演绎着禅修的意境,以及永觉法师从小乘转为大乘的见证,或者是他把艺术从自然里再滋润了一层禅韵。永觉法师的这种艺术画风,更多人把他的作品说成是前卫艺术。但是,那些所谓的前卫艺术家,根本无法和永觉法师相提并论。严格地说,永觉法师的作品,是在艺术的基础上,渲染的是他经过禅修过滤的自然,再通过颜料,表现出的一种法界之性。也许,会有人说,那是一种灵性的回归。其实,那是一种本性的澄明。
永觉法师的艺术作品,给人的不只是艺术大家的风范,更多地是一位集艺术与佛学的大师风范。在当代无论是艺术大师或是佛教中的艺术大家,都以自然、艺术、禅修于一体的几乎很少。那些艺术大师凡是涉及到佛教题材的,都缺乏着庄严或是慈悲;那些佛教中的艺术大家,缺少的则是自然或禅韵。纵观永觉法师的艺术作品,都是在意境中体现着庄严、慈悲、自然与禅韵,它们或是相互呼应,或是相互渲染,相辅相成,或分或合,若分若合。永觉法师的作品,不能单纯地作为艺术品欣赏,一定要在宇宙的自然观和现实的人生观与禅修世界观上去领悟。永觉法师的作品,不仅仅是天地万物的相融,也不只是实相的见证,而却是他从自性中释放出来的真性。如果,真能读懂永觉法师的作品,那收藏的也不仅仅是一幅艺术品,那而是一幅充斥着三界智慧的佛性。欣赏永觉法师的作品,一定要带着一颗虔诚、清净、灵明和崇仰的心,去拜读。
二0一七年初夏,永觉法师觉得尘缘已了,所作已办,应该进入了佛门潜心禅修。于是就投奔浙江温州瑞安圣寿禅寺,礼能显和尚座下披剃出家,师赐法名永觉。即永世觉悟人生之大道,佛法之真理,艺术之真性。如今,永觉法师发愿创作五百罗汉系列作品。永觉法师在修生活行中以“自然艺术禅”为契机,引导有缘众生,共同探索生命实相,让身心回归自然、宁静与喜悦。当下,永觉法师为了更系统地学习佛法,已经被中国佛学院录取了,更加虔心修学。
圣寿禅寺,位于浙江省瑞安市仙岩镇仙南村仙岩积翠峰下,原名仙岩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大通初年,慧通归一禅师,从四明山来到此地开山兴寺。初建时,寺宇规模不大,至北宋初,由高僧楞严遇安禅师拓建梵宇,开法演教,弘法度众,寺院始显名于世。大中祥符二年(1009),吏部姚揆奏请宋真宗皇帝敕赐“圣寿禅寺”匾额,寺院遂改成圣寿禅寺。熙宁年间,宋神宗又敕赐“昭德积庆禅院”匾额。永觉法师于二0一七年秋在此披剃出家。圣寿禅寺素有“五潭二井之秀,九狮一象这奇”的美誉,是修学行道的绝佳之地。
2017年八月中国佛学院第一届传统文化艺术研究生班开班,永觉法师顺利被录取并开始三年的研读。期间受到了怡学大和尚、中国佛学院思和法师、国学大师楼宇烈、中佛协秘书长刘威的肯定和鼓励。三年求学路,永觉法师也将一路领悟着如来法音,不断精进。
永觉法师的艺术作品,表现的是用色的自然与协调,以及画法隽永与润莹等。他依禅修的体悟,应用在了创作之中的。永觉法师原来是以生命在创作,当下永觉法师是用智慧在创作。他通过以佛教为根本途径,在戒定慧的基本三学里,汲取了大量养分。他又以信愿行的三资粮为法药,滋润了艺术灵魂。虽然,佛教讲实相幻化,但是一切都要经过实践去证实的。而不是上来就讲空,空并不是没有的意思,讲的而是无常转换之意。
艺术品本身就是生命与灵魂相融,它更是生活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艺术品与艺术家更是在生命和灵魂上的有机结合。有人说,艺术品的生命是艺术家给的,其实不然,艺术品的生命是原本就有的,只是通过艺术家加以表现而已。永觉法师则是通过艺术品让自己的生命更具价值,艺术品的生命也通过永觉法师的表现更具意境。永觉法师与他的艺术作品,已经是生命载体和心灵观照融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