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稻盛和夫 主题:经营哲学,人生哲学 字数:149千
稻盛和夫是日本战后经济的传奇。他在1959年创办了京都陶瓷,1984年创办了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企业都进入过世界500强。1984年设立了一个像诺贝尔奖一样的国际奖项"京都奖"。
作者在65岁的时候皈依了佛门,翻开了人生新篇章。"活法"是作者在70多岁回顾人生,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所表述的他的人生观。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作者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作者立足于东方哲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用更好的道德标准去要求自己。基于做人最基本的"利他"道理建立了他的企业,并获得了成功。
作者提出日本应以"富国以德"为国策,国家和个人都应以关爱和利他的"德行"为标准,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刚好前两天因为重庆公交事件看到胡适的一句话: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一个社会,到底应该谈规则还是应该谈道德?
规则的本质是束缚。在胡适那个兵荒马乱,社会动荡的时代,很难去要求人在面临饥饿贫穷,生命每日都受到威胁时依然保有内心的良知。所以为了社会不变得更加混乱乃至退回到野蛮时代,需要规则对人性进行束缚。
道德的本质是自由。道德是如何做人的内在规则,是对人性的束缚,但它会让人的心越来越光明。蔡康永说"我们终究会因为美德而得到宁静"当一个人能够不断用道德要求自己,而非他人时,最终他的内心终将获得自由与宁静。
道德是终点。哲学家梅原猛说:道德的沦丧的根源在于宗教的缺失。日本从以神道为精神统治的封建时代,到如今规则至上的法制社会,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永远站在道德高地的键盘侠层出不穷,但不讥讽他人不应该是最基本的道德?如今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教育中,道德和伦理被抛在一边,过分强调"个性教育""自由教育",而不是如何好好做一个"人",所以熊孩子层出不穷。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两个人生公式值得深思:
1) 人生公式 = 思想观念 * 个人能力 * 努力程度
2) 人生经纬线 = 命运 + 因果循环
此处不做过多解释,感兴趣的朋友建议找来这本书读读。作者的思想源于阳明心学的哲学思想,源于佛教禅宗的宗教信仰,以及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之心。这是一位值得尊敬而且活得很明白的老人家,了解他的世界观真的会受益匪浅。
推荐阅读:《活法》系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