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无非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给家人较好的物质生活,丰富每天的文化需求,向更好的明天迈进,奔着梦想前行。
但当工作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你的光和热用错了地方,你的一腔热忱被冷水猛的浇灭,徒留满心的悲怆之感,你的生活非但没有越过越好,反而将的人生也波及的一团糟。
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是等着天上掉馅饼?明天中彩票?还是依靠自己的亲戚朋友?最后一种看似靠谱,实则要欠下不小的人情。为什么不选择提高自己?多多学习和总结经验,记得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女性普遍认为较高的智商和情商才是通往成功的必备条件,其次才是较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可见人们还是很理智的相信幸福握在自己手中。
可是如果你做到了思前想后,事无巨细,做好岗位本职工作,领导一句话你能举一反三解决问题,对交叉任务也很积极的完成,可是却偏偏还达不到满意的效果,领导还是各种不满意,遇到这样的危机你该如何解决呢?
如果现有的工作付出与收获严重不成正比时,你做了所有能做的改进,却还是被各种否定和不认可,那样的你将会是多么的迷茫而不知所措,你是不是有想过要改变?
有时你可能会想,我多年的矜矜业业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领导的一句你是公司的螺丝钉,要随时随地无条件为公司的利益出发,绝对服从命令?你是公司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开玩笑,我们是为了梦想,为了生活而奋斗的人儿,不是你手里的新兵蛋子...
言外之意就是不计成本,不考虑身体的情况,不考虑家庭因素,不考虑任何因素,忽略不可抗力,你不可抗拒的,一定要一心扑在工作上。朋友们有没有想起什么人,对,就是那个半夜鸡叫的周扒皮,有没有想起什么历史事件?没错,就像工业革命时期那些无限制榨取工人剩余劳动力的资本家们。历史在不断进步,但也总有一些不愿实事求是,一心空想的非现实主义管理人员。
敢问这种要求谁做的到,对于女性而言已不是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牛使那么简单了,要弃家庭、孩子、父母于不顾的工作你还敢要嘛?
如果遇到双重标准,那岂不是更加容易糟心?直属领导对部门业务完全不精通,总是提出一些特别没水平的问题,你又要如何的解决危机?
既然工作这么糟心,为什么不去改变它呢?工资不高,糟心事儿还多,领导完全就是为了扣你工资和挑你工作上的问题而生,这种高压式的心灵伤害,难道还不足以让你努力前行,好好的向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把之前的遗憾弥补过来?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古代人民起义,朝代的更替基本上都跟当时的暴政有关,不管是苛捐杂税,还是不顾意愿强行征兵,都是人们起义的导火索。
改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那颗畏首畏尾,不敢吃苦的内心,一切的不确定,让你在改与不改之间不安的徘徊挣扎,人们没有被逼到走投无路,很少会潇洒的转身去开辟未知的领域,若你已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就更难去做出抉择,你要考虑的除了自己还有父母的赡养问题和孩子的抚养教育问题,患选择恐惧症的可能性则会更加的大。
我心中的逆反因子在不停地呐喊,辞职下海,自己做老板,什么都可以自己说的算,但目前我恐怕做不到,因为年纪不上不下,还是个未婚女性,还有老人要赡养,只能业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设计和写作,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写出来,画出来,让抽象的感情具象化,去不断的让自己的想法找到宣泄的窗口,赚多赚少不要紧,只要有开头,之后有人愿意找你做设计,写文案,你就算是成功了。
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第一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敢于迈出第二步。
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其实都是从一小步开始,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滴水可以穿石就是这么个道理。喜欢历史的我一直很喜欢汉朝,开国君主沛公刘邦,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策略,即是人们眼中的盖世英雄,也是用完就丢掉的厚脸皮之人。强烈建议大家看看厚黑教主李宗吾的书,每读一遍就会有不同的体验。
因时夺势,形势比人强,虽然有时候事情做的看起来并不十分道义,却创建了闻名遐迩的大汉盛世,有了汉朝才有了当年的丝绸之路,也才会出现“一带一路”这条现代的经济发展之路。我们要学会看到事情的两面性,绝对性的事已经越来越少了。
一切的一切,有因才有果,时间的长河见证着个人的发展,改变着世界的体制,向着她最美的瞬间发展。
只要不抛弃不放弃,你也可以成为你人生想要活成的样子,不管年纪多大都不会太晚,不早不晚,不快不慢,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是荆棘,是平顺,都是你生命中的刚刚好。为什么我们还不如已经76岁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开始绘画的摩西奶奶呢?你的人生也可以像她一样没有太晚的开始,你也可以实现梦想,活的精彩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