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太子的使者都到了骠骑营。几位主将想都没想,就斩了太子的使者,听从皇帝号令,起兵平叛。
有鉴于此,太子亲自带人前往鹰扬卫。这时,老将何靖已经被这次出征折腾得不行了,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营中之事都交由副帅全昉负责。太子到了门口,全昉只能迎接,并就主帅不能出迎一事致歉。太子并没有怪罪,而是直接说明了来意。全昉想了一会儿,说自己要去请示主帅,请太子在营外稍候。可是,全昉一进营门,就立即关闭营门。太子毕竟只带了卫队,无法闯入大营。全昉卸下甲胄,跪在地上,向太子会奏:“殿下,请恕臣不敬之罪。奸党作乱,只需绑缚御前即可。殿下万不可行此不道之事。”太子只好离开了。
太子刚走没多久,张绪又来了。张绪表示,要调集鹰扬卫镇压叛乱。全昉却说:“如今奸党作乱,相爷不想着平反冤狱,却只想着调兵,非贤臣之法。只要奸党一除,京城自安。”说完,他就走了军营,关闭营门,驱逐张绪。张绪无奈,只好带着卫队离开了。
送走两个瘟神,全昉回到了营中,向病床上的何靖禀报了刚才的事情。何靖一听就明白了,全昉在观望局势,而且还要拉自己当挡箭牌。想到这儿,一口气没上来,便走了。鹰扬卫全体戴孝,全昉立即将此事上报皇帝,表明此时军中新丧,不宜出兵。
两支军队都没有借到,太子便释放了狱中的囚犯,并向京城百姓发放了武器。多年来,百姓饱受赋役之苦,大量百姓因高赋税而破产,因徭役而身残,因兵役而丧命。拿到武器之后,自然要和官军拼命。很快,两拨人就打了起来。
这时,禄康作为使者来行宫觐见皇帝。当然,他也带来了昭文的家书和礼物。宋王和琳琅也在行宫,也拿到了书信。琳琅阅读着信,心里十分高兴。在信中,昭文讲了自己在北方草原上的故事。
结婚以后,她和三王子还算恩爱,不过作为王子还是要处理军务和政事,有的时候也是聚少离多。在牙帐,她和呼兰成为了朋友。那一天,她参加了大汗的行猎,两人一同射中了一头鹿。在此之后,她们在一起骑马、行猎,感情逐渐升温。她说,呼兰长得很像琳琅,她呼兰在一起时总会想起琳琅。读到这儿,琳琅不禁笑了,但眼里却噙满了泪花。打开琳琅带来的礼物,里面有狐裘制成的锦衣、羊毛织成的毯子、刀柄上镶着各种宝石的短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一枚戒指,这是由西域巧匠用纯金打造,上面雕刻着一只鹰,眼睛是用红色宝石镶嵌的。琳琅立即将戒指戴在了手上,提笔给昭文写了回信。
这时,京城里已经乱作一团了。孙桓想办法混入京城,不过先没有回军营,而是去了薛元礼家里。羽林卫将领中有近一半的人出自薛氏门下,薛继勋是他的侄子,如果他老人家能在关键时候站出来,也许能稳定人心。薛元礼虽然满口答应,但自己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先帝还在时,河间王勾结羽林卫多位将领,意图谋反。他父亲发觉后,除了调集军队应变外,还在叛军夜间刚刚集结之时,在众军面前慷慨陈词,叛军立刻作鸟兽散。虽然立有大功,但父亲也被皇帝忌惮。父亲上书,请求外任岭南节度使,才让皇帝放心。但是,全家却在岭南过了整整五年,自己的大哥也就是薛继勋的父亲,就因为岭南的瘴气而死在了岭南。自己的威望比不了父亲,年轻时太过荒唐,也没有多少好名声,要是出面,谁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孙桓回到营房之中,就立即去见云晃。孙桓宣布了皇帝的命令,让他下命令立即召回所有禁军。可云晃却反问道:“你觉得蒋枫和薛继勋听我的吗?”孙桓走到书案前,写了一道命令,盖上了云晃的大印,就走了出去。这时,薛继勋在带着本部人马和虎贲军作战,蒋枫还在京城戒严。孙桓带着命令来找蒋枫,让他带着本部人马会营。可是,蒋枫却打了个折扣,把一半人马发回了军营,让高琼带着巡防营逐步接管了京城防务。高琼始终没有带着军队出战,而是一直守在京城里。沈荃也开始出来,维护京城治安。
京城是安定了,可城外却早已是血流成河了。羽林卫和虎贲军打得难解难分,骠骑营想去支援,却难以靠近。皇帝不得不重新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宋王却被推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