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曾有妙语:『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君子清居所伴之物,绝不仅仅只为满足悦目之欢,更在于对心性品格的滋养。只因真善之物,皆有其德行。书房中每日静默以对的文房佳器,则更是文人生命中的真善之友,陶其情,养其气,诚可久居长伴。
说到书房,就不得不提与其密切相关的器物文化,所谓无器不成书房,器不佳则书房不雅。书房重器首选古琴当之无愧,琴是正声与雅乐的代表,以其清和中正的音乐品格合于传统文化精神。
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宋朱长文《琴史·尽美》
书房乐器体现主人的内在修养、对音乐的审美取向和传统礼乐文化的认识,在众多乐器之中选择古琴,是因为琴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先贤都对琴进行过阐发和赞颂。琴的造型和制作理念已超越了单纯的乐器,琴艺也超越了音乐本身而上升至道的境界。书房重器首选古琴当之无愧。琴是正声和雅乐的代表,以其清和中正的音乐品格合于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在琴的学习过程中也对习琴者的身心产生正面影响。
唐代刘禹锡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勾勒出一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素琴是通身光素无花纹的琴,合于淡泊清净的心境。古人讲琴作为“君子养修之物”,其作用是“修身理性,返其天真”。
因此,书房应是宅邸中最高雅的居所,能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不俗的闲雅情调。
书房就是一个以各类经典器物为主的建筑空间,是用各种造型精美、寓意高雅、内涵深厚的器物构成的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型生态环境,器物传达的是当代的文明与文化。
在崇尚诗文才学、文耕笔伐的古代中国,书房既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点,更是他们为自己营造的一个书香沁心、笔墨遗兴、诗文销魂的理想空间。书房文化蕴涵了深厚的人文气息、浓郁的时代特征以及独特的地域风貌,它们与书斋的静谧交相辉映,寄托着文人的精神诉求,逸散着传统文化的幽香。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多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曾说:『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观照自我,一直是古贤高士人生命途中最重要的功课,而书房清居,自然是陶养修行的理想场所。文人在这里私自独处,不记尘烦,择善而赏,格物致知,用最纯真的乐趣,颐养出最纯率的自己。
君子以自身美恶,选择书房清友,正是对自身性灵与审美的归省。家有音香墨香书香,不失为人生幸事。
阅读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5510340102xn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