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就是时时在想把自己擅长的一点事做得更好。
这学期一起搭班的,有一个女班主任杨老师,她是个八零后,她家大孩子刚上初中,因为评职称需要,去年是她第一年申请当班主任,而且是高三毕业班。让人意外的是,她所带的班级在历次模拟考试中,成绩均名列前茅,高考成绩也很好,所以今年到了复读班仍做班主任,现在她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主动打电话找她报名入班的。杨老师告诉过我,这些天她接电话多到每天手机都是没电到自动关机,咨询报名的人太多了。一同事的孩子就在杨老师班里复读,孩子回家后告诉妈妈说:班主任人太好了,很有亲和力。同事跟我说起时感叹道:其实是杨老师这人太有爱了,有大爱!我深表赞同。
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对老师们的行为表现太敏感了,对班主任更是如此。老师对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日久见人心,这群孩子太清楚了。记得去年有次杨老师在作经验分享时说到:我觉得我班的孩子们都很懂事,都可好,有啥事只要一沟通就解决了。是的,杨老师每天都笑呵呵的,从不厉声斥责学生,把每个学生的事都当大事,遇事总是和学生一起想办法解决,就像一个大家长,和学生关系处的特别好。想起了刘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关系大于一切。是的,只要关系好了,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好起来了。
有些人天生自带焦点,杨老师正是这样,没学习焦点,却把焦点的理念如此成功地运用到了工作中。(其实生活中的杨老师也是个特别幸福的人)其实,管它焦点不焦点,杨老师是在用心做班主任这件事的,也许初心是带着功利心,但一旦做起来,她便投入了真心,时时处处想着如何把这一点事做好。于是,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了,优异成绩出来了,被领导同事们认可了。
我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吧。工匠精神就是时时在想怎么把自己擅长的一点事做得更好。习以为常的事,优秀的工匠会改良得更好。“我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好”,这就是原则。杨老师做到了!
很庆幸自己能与如此优秀的人一起共事,这将激励着我去学习、去发现、去实践,去做一个永远有梦想的“教书匠”。
想到用文字整理自己的情绪,很难得
用运动对抗了监考时的瞌睡,很难得
一起监考的同事很体谅,很难得
和孩子在操场愉悦做游戏,很难得
洗完头发感觉很舒服,很难得
儿子主动要求玩水洗澡,很难得
每日阅读
正向所欲目标的发展与形塑
在探索愿景与各种可能性的同时,当事人与咨询师将与此过程中共同建构出当事人所遇之正向可行目标,咨询师也会积极协助当事人,能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本身行为与人际模式或身处情境,并从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生活经验中寻找解决之道的讯号,以能充分利用既存的优势与能力,来发展与建构出有效的解决之道。亦即,目标的发展旅行素是相当核心的重要轴线
有问题一定有目标,有目标不一定有问题。
梦想与目标是不同的,引导当事人于可能实现的梦想愿景处停留久一点之后,才容易进一步建立设定良好的目标。设定良好目标的定义包括:
1 目标是对当事人具有建设性、重要性、吸引力的,是符合当事人价值观与得到其认同的,是可能性高但有些难度的。当目标是当事人想要的,对当事人有意义的、有好处的、可以带来希望感的,将会让当事人产生高度的改变动力。
2 目标是可具体观察评量、清楚明确的、可反映改变信号的、具人际互动情境以及行为动态历程化细节描述的。当咨询师与当事人是如此讨论目标时,便让可能性的探讨转化为具体选择的探讨,也成为当事人心里事先模拟演练的素材,而让当事人更容易与真实情境中落实执行,也较能于事后进行自我评量有无达成目标。
3 目标是具人际互动情景及行为动态历程化细节描述的。由于当事人乃隶属于社会系统的一部分,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总是与当事人的生活相互影响,因此当事人改变也一定发生于社会系统与社会互动中。
4 目标是在当事人控制内、合于现实、实际可行的、符合成本效益的、可以承担的,以及最重要的,是于晤谈后立即可行的小目标,而非最终之目的点或所谓最核心的议题。在当事人未来愿景为大目标之下,咨询师会与当事人探讨所考量在意的各面向,使当事人在确认与掌握已有的成功经验或资源的同时,发展出新的小目标,并思考其可能的结果,而能真正开展此刻认为重要的、愿意立即执行的特定行动中之实际具体可行的第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