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开篇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广为流传,众人皆知,其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即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心之恶善,在乎环境,在乎周边,不在本心,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择校择师,其实儿童心底善良的培养,在乎与父母的互动,父母与他人的互动,周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儿童的性情的习得,是一种互动形成的,有孩子在场的每一个瞬间,每个无论大小的琐事,都是心育的良机,正向的互动,自然而然让良善根植于幼儿内心,持续的正向互动,良善的幼苗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当我们与幼儿玩耍时,不小心碰到桌角,哭了,作为父母你如何让孩子和桌子产生正向的互动呢?当我们和幼儿在公园,看见有人随地吐痰,好奇的孩子问你,你将如何引导成正向的互动呢?当你的不文明行为被孩子看到,你如何承认错误,给孩子正向的互动呢?
幼儿的培育一定在于点滴小事之间,高质量的陪伴,需要高质量的正向互动,若孩子在你身边,你与外界的一切相互作用,都是培育孩子良善、有骨气的最佳教材。
一个心地善良人,他一定是一位爱真、爱善、爱美的人,既是有 利于他人的人,同时也是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这样的人,正是父母所期望的,也是社会所需要的。善良的人一定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责任心,有理解之心,有宽容之心,有道德之心,也一定是一个睿智聪明的人,善是育人的本源。
后期我会补充一下培育的实践案例,今天就先写到这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