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10月17日,总书记参观了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的典故时强调,“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互相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中央决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以“谦虚礼让”为基,用“和谐包容”之法,借“德治法治”之力,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元”。
以“谦虚礼让”为基,构建和谐干群关系,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势能”。基层治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至关重要,而党员干部则是其中关键的推动者。六尺巷精神中的“礼让”,是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问题时应始终秉持的态度,当好群众交谈的桥梁。面对复杂多样的群众诉求,要虚心倾听,以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当出现矛盾纠纷时,党员干部要“退一步想,进一步干”,要有“容过之目”“容言之耳”“容贤之心”,主动为群众考虑,才能同群众打好关系。在基层,邻里矛盾、利益冲突时有发生,党员干部要做好“引导员”,引导助群众学会换位思考,宽以待人。
以“和谐包容”之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为基层稳定筑牢“新防线”。“和谐包容”是六尺巷精神的核心,也是解开基层矛盾的“密钥”,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过程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关键。基层党员干部要以“和谐包容”为思想指导,以柔性治理促进基层善治,采用多元化的调解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对于小摩擦、小纠纷,可通过现场调解协商的方式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可通过司法介入等手段解决,争取做到“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同时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村干+工作队员+政府工作人员”的调解工作队伍,共同参与纠纷调解,建立起全覆盖、多角度的调解沟通网络。
借“德治法治”之力,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为基层发展提供“新保障”。“成起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张吴两家在发生利益冲突时,均没有采取过激行为,而是通过合法渠道寻求解决方式,正是“德治+法治”相互融合的体现。在基层治理中,要打好德治与法治的“组合拳”,共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基层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加强基层法律援助,强化基层法律宣传引导力度,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直通车”作用,增强群众用法意识,夯实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基层治理穿上“法制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