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讲究圈子,每一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圈子,而每一个圈子流传着不同的故事。
以前上大学时候有一个朋友小严。虽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可我们却不是同类人。他出身中产,而我却是无产阶级中的无产者。
上大一的时候邀我和他一起去买了个自行车,但是他却不会骑自行车,所以让我教他如何驾驭山地赛。买完自行车后他一次都没有学过,后来将自行车赠与我。
而他也不觉得一辆自行车有多么的贵重,但是买那辆自行车的钱,够我一个月生活费了,所以非常感激他的恩惠。
小严经常会来找我去玩,而他的博学多见我是非常佩服的。关注的基本上都是国际大事和世界历史。作为同样的理工男我瞬间感觉到了人的差距。
在我的眼中他貌似对于别人从来没有偏见,对于所有人都是彬彬有礼。请大家吃饭喝酒是他最为擅长的一件事情。
小严从来没有缺过钱。买手机从来不会拖,说买就买。去旅游也是同样如此。
他的烦恼就是打游戏没人陪,独自去旅游太孤单!他的眼里从来不缺钱,缺的是玩伴。
有时候会感叹命运的不公,命运待有些人锦衣玉食,潇洒快活;而待另外一些人却是粗茶淡饭,四处奔波。
小毕出身于农村,家境贫寒,他是一个非常的要强的男孩子。上大学时期,他最多的故事是利用晚上和周六日闲暇做的兼职。
家境一般的小毕,经常会为了几十块钱而在周六日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回来。这么辛苦的只是为了在接下来的一周不再找家里人要生活费。
和他在一起,没有太多的话语,最多的只是聊一下他乡下的生活和对于大城市的憧憬。
记得有一次他和我聊天说:“感觉大学白上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上了大学还不是要出去打工去,我们念书这么久,不就是为了能找个好工作吗?”我竟无言以对。
他没有想买就买的生活,更多的他看到的是奋斗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毕业之后各奔东西,几年不见,上次小严来到了上海,和他一起去吃了一顿饭。他还是聊的官僚主义的腐败和他们国企的生活。而他对于这种生活,他早已经习惯了。
父母给他在城里早已买好了结婚的婚房。而他需要的只是稳定的待下去。看似无聊的生活,他却过得潇洒快活。
小毕毕业以后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干销售,虽说是销售,可是他还是经常自己缺钱,工资每次发完,都是打给家里一半。而他自己则是经常自己吃泡面。
小毕说的大多数时候是奋斗和励志的东西,因为他始终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小严聊的大多数都是官僚主义作风与他一直喜欢的内幕。
奋斗者的世界中大多数是励志的豪情状语,他们的生活中荆棘密布。安逸者的世界大多数是温柔梦想,他们在生活中潇洒快活。
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是绝对正确的。你看到的社会现实,大多数仅限于你所看到的。
以前有一个大学同学小张,上大一就和我说他要考研,以后要为科学事业献身,要做第二个爱因斯坦,不为钱工作。
而多年后的现在他却每天抱怨自己没钱花,社会太现实。不是社会变了,而是他的阶层和圈子变了。
如果有一天他混到和马云平起平坐,我相信他谈论的以及看到的应该是全球的经济形式。而如果混成了小商小贩,估计他看到的应该是家长里短,生活琐事。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每一个圈子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你看到的听到的故事大多数是你所处阶层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组成了你看到的社会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