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是一种“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战术,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就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唱了一出“空城计”,这是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在街亭失守后,司马懿进军诸葛亮大帐所在地西城,诸葛亮兵力单薄,用疑兵之计大开城门,派人洒扫街道,司马懿疑有伏兵,引军后退。
事实上,诸葛亮并没有摆过空城计,“诸葛亮摆空城计”这件事是罗贯中的艺术创作,街亭之役,魏方主帅是张郃,而非司马懿,孔明根本无法以“空城计”吓退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司马懿。《三国演义》是演义,并不是历史。据考证,空城计并无其事,《三国志》中也并没有记载。这是罗贯中根据小说的需要,为了突出他佩服的角色,虚构到诸葛亮身上的。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发生在西城县,魏军主帅是张郃,那司马懿在哪里?《资治通鉴》卷七十一上言之甚详:“在街亭之战爆发的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当诸葛亮率众与张郃拒战于街亭之时,司马懿远在数千里以外的洛阳,不可能出现在战场。司马懿精能兵道,战前派探子探明敌情,这是最基本的军事常识,他怎么会不清楚蜀军的兵力情况。司马懿有十五万人,诸葛亮只有二万五千人,他即使不敢向城内发动进攻,完全可以围而不打。司马懿不敢冒然向城内发动进攻,无非是怕有埋伏,他完全可以派一队兵马进去试探一下。诸葛亮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距离不远,司马懿也可以派一个神箭手射杀诸葛亮,大可不必掉头就跑。
历史上空城计退兵,倒确实是有的,不过那是春秋时的事了。据《左传》记载,楚国令尹子元,于公元前666年发兵车六百辆去攻打郑国。楚强郑弱,郑文公听取谋士叔詹建议,城门大开,任老百姓出入。楚国见状,不敢贸然深入,扎营待机。这时,风传郑的盟国齐、宋、鲁救兵将至,楚军害怕腹背受敌,连夜撤兵。为防止追击,军队撤离,军营帐幕不动。待郑国得知楚军退回境内,方知面对的是一座空城。就这样,在一次战役中,双方各用了一次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