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花开,已是六年之外
我从来没有如此怀念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声音,一种情结。我不相信我竟然如此执着,执着得不被自己发现,并被恶意泛滥,蔓延。
这个空气有些凉的早春的午后,窗子外边,对过红色的楼顶被一层薄薄的雪覆盖,混着和天空一样的阴沉颜色。与自己对峙的是天空的碎片。手脚冰凉,仿佛不是我的。我非常厌烦这样的日子。要么让我忙起来,忙得找不着北。要么让我可以组织起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睡觉,并且越睡越香。事实上,我被它们孤立。忙不起来,也睡不着。于是,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消遣时间。很多的时候,就是点开网页,随意打出任何我突发其想而产生的某个词,某个句子。就这样,我们再次遇见。面朝大海,那时花开。
是的,我说的这个青春标记就是《流行都市》,我说的这个人就是平客。他有很多个头衔,曾经的,和现在的。但在我心中,他永远是深刻影响了我青春的一个优秀DJ。一个历经十年的节目,我只赶上了最后几年。不可磨灭的声音,不可越的纪念墙,不可以忘记的那些人,平客,晓黎,白洋……
他们大概都不是科班出身,节目里也不是字正腔圆。我却是那么留恋空气里流淌的音乐,和穿透空气与音乐的声音。那声音,和着都市夜空里的清风,直戳胸膛。如果是你,你会不被俘获吗?我不会,我阻挡不了心里的热望。特别是,那时我在异乡,我是个流浪的孩子。
后来,我在异乡走丢。一起丢失的还有那台小小的、跟了我很多年的收音机。再后来,听说平客离开了电台,《流行都市》停播了。我一直都不知道,如果若干年后他们都还存在,甚至存在到今天,那么,他们还是原来的样子吗?至少,他们还是我喜欢的那个样子吗?要知道,坚持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啊。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
就是这六年之后,我搜集了所有能搜集到的当年《流行都市》的文案和录音,为此我还特意在一个网站注册了会员,仅仅是为了收藏那七期特别节目的录音,别无他用。我为浪费和占有了某网络资源向某网站道歉,没办法,谁让我这么喜欢他们呢。
我 还做了一件特别的事情,用了四天的时间看了一遍平客的所有文字。其他什么都没干。顺便,也是特意。记忆被拍上岸,我又想起,我当初那么喜欢娃娃的那首《大雨》,也是受了他们影响的缘故。因为他们,我知道了一个叫做杨贞的女子,读懂了那些飞扬在青春里的眼泪。因为他们,我对着情人节里三个黑色的分手故事,动自己的心,流自己的泪。还有那首《夜色》,当我躺在夏天八点的空气里,戴着耳机,我怕错过任何一个很容易就被忽略的细节。我几乎每隔段时间总能听见夜色正阑珊的沧桑。那一年后,我的耳朵从此就落下了病似的,戴不得耳机,一碰耳机就疼。
昨晚去听了平客的反波,还是那样磁性,味道里的感情依旧荡气回肠。只是,无论从文字还是感情上,他都是十分回避当年的电台,当年的《流行都市》。也很介意别人提起。其实是介意因为别人提起而让自己想起。但是,我不能避开,我就是因为《流行都市》才知道平客的,才有了我长达十年的对于《流行都市》的情浓化不开。对于某种纠结的情怀,就像平客在节目里说过的那两个词“狂喜狂悲,周身颤栗”。这是他在说到石康的文字时,重用的两个词。可是,他说让人窒息的文字就是如此,是我把这个词用重了。
反波里有三期是平客对话张译的。听两个喜欢的人聊天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哪怕仅仅是天南海北。平客说,大家都喜欢把张译和史今混淆在一起,张译说,史今是史今,他是他。我个人比较喜欢看张译的博客,虽然也不是经常去,但感觉是个很性情的人。张译说博客不是一个装孙子的地方。我就突然那么一激灵,我很早就不怎么敢冒失写什么了,因为在我早已习惯的思前想后里学会了最基本的伪装的生存方式。大概我就装得够可以了。
有听众说听晓黎的节目,夏天不用开空调。而平客则说,晓黎是一个奇特的女子。我非常喜欢晓黎的文字,我承认,每次听她读书人里的声音都会动用起全身所有能活动起来的细胞,想象着她是怎样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子,让声音如此在夜空将浮躁与喧嚣绽放成淌水的宁静。
写到这里,我还想记下这样两个名字,谢洁和歌乐。有些走题,她们并不是《流行都市》的DJ,曾经在中午的《音乐高速公路》待过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是,从九九年之后,我再没有听见过她们的声音,可能早已离开电台。很怀念那段日子,怀念她们的文字和声音。当年的节目还在,只是历经数次改版,节目早已面目全非。人文色彩被一些商业渲染的电话和短信所代替。于是,我更加怀念谢洁和歌乐。就像一首歌里唱得那样,她们都老了吗,她们在哪里呀……
那好吧,就这样吧。用《流行都市》那时花开里最后的一段文字作为结尾:
“是啊!我们的躯体终将从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永远消失,也许,流行都市有一天终将结束,但是,此刻让我告诉你,我们彼此清晰地明了,我们的灵魂将永远面朝大海,那时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