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特点是对学校产生恐惧。
它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开学焦虑症的主要诱因是“开学”,它会导致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焦虑和恐惧,或“唤醒”分离性焦虑、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情绪和行为。
前者是由于自己的人格缺陷或对学校和学习过于紧张所致;后者往往是在学校学习或在其他活动上有过挫折和遭受委屈、羞辱的经历。
升学压力、人际交往不适应等方面是导致开学焦虑症的重要原因。
学生的开学焦虑症原因不尽相同,表现也各异,主要诱因有分离性焦虑、改换学校重新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困难等。
在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放假期间作息生活极不规律,每天看电视、上网、晚睡,开学后又要恢复早睡早起,担心自己能否重新调整生物钟;
有的人在假期里过惯了被照顾的生活,对开学后的独立生活有些不适;
还有的学生担心新学期功课太重,担忧学校的人际关系等。
不仅是中小学生,现在连一些大学生也同样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有的大学生在假期里“疯狂享受”,不喜欢开学,希望能再多放几天假。
据专家介绍,开学焦虑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有关调查显示,这种情况的学生大部分曾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有过挫折经历开学焦虑症有五种易发学生群,即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以及一些过于追求完美学业的优秀生。
家长如何帮孩子远离假期焦虑症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的建议是:
一、帮助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如果意识到并接受假期已经结束的现实,又想到可以与同学一同分享假期中的有趣事情;
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一些,又能学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认为自己将有更成功的一年等等,都有助于其树立信心、放松心情,以接受的心态去迎接新的学期。
二、开学一周前开始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让孩子自觉按时间表睡觉、起床,不睡懒觉,一周左右这生物钟自然就准了。
还可以让孩子对假期做个小结,与同学分享假期的趣事,预习新的课程。
三、可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图书馆等方式来充实孩子的生活。
平时让孩子注意克制自己,学会容忍和接纳别人,加强相互沟通和交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加强孩子的身体保养。
调整饮食,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和杂粮,适当摄取蛋白质类的食物,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其次要适当锻炼身体,让孩子的生理、心理尽快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家长不要对孩子表现出过度的关注、给予过大的压力,应注意营造温馨轻松的氛围,应该帮助孩子及时收心,及时排解孩子的心理焦虑,使孩子在理解、鼓励和支持下积极地迎接新学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