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只是我的茶而已。
对于茶,我总有太多要说的,但其实我也只是个喜欢喝茶的人,谈不上对茶有多深的了解。我要说的茶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茶,并不包括什么玫瑰花菊花之类花花草草。
已经忘了是在哪一年开始了对茶的喜爱,以至于到今日这种依赖的地步。很难想象若某日世界没有了茶,我会怎么办?我在想对于我而言,戒茶要比三年前戒烟难得多了。
茶在中国首先以色区分类别,当今全球沿用此法,以中国的归类为准,并没有哪个国家或民族敢与之争。绿、白、黄、青、红、黑,六种颜色,将茶分色、制法和发酵程度区分开来,不懂之人学之无门,懂茶之人一看便知。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茶之六色,衍生出今日的百千茶种,果真令人目盲!
茶之鼻祖无从考证,众说纷纭。有文字的考证也许就是东汉著名主任医师华佗先生的“苦茶久食,益意思”了吧。权威说法拍板初生之茶乃是诞生在我国西南巴蜀一带,可见云贵川才是茶的摇篮,巴蜀文明在这复杂的地形地貌中茁壮成长的同时,发达的农业技术也催生了茶叶这一宝贵的财富!遥想当年,我猜一定是某山中樵夫,不期摘得青嫩秀气的枝头叶子随口嚼来或泡了水喝,几口咽下去顿觉神清气爽,口舌生津,逐渐将此叶传播开来。又是一定有人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嫩叶子,想到了脱水,才逐渐衍生了杀青等手法,进而拓宽茶树种类和制茶技法。茶圣陆羽之后,像是约定俗成的,茶总被冠以了过多的书生气息,就像烈酒总是陪伴着江湖英豪一般,一提到茶,仿佛就该在一间雅致的书房里,燃香飘渺,书卷成堆,有无绝色女子无所谓,但总要有一青巾书生颦眉凝思···但第一片茶叶,我想必是目不识丁的山野村夫摘得吧!
到国外的餐厅吃饭时,侍应总是会问“coffee
or tea?”,我也会习惯的要杯茶,虽然只是让我不屑的“袋儿茶”,却也总比一杯喝不懂得咖啡来的实在。国内的中餐馆很少问顾客要不要咖啡,通常情况下是每桌都准备一壶茶水,客人兀自喝了便是,稍微高档点儿的馆子在点完菜后,服务员会将茶酒单奉上,询问顾客点什么茶什么酒,就算在东西文化有机结合的香港,寻常馆子桌上也总是放着大杯的凉茶。西方提供茶和咖啡,中国却依旧只有茶,由此可见在佐餐的饮品方面,诞生于中国的茶文化,在侵略性方面强于诞生在西方的咖啡文化。但我并不认为洋人真的会喝茶懂喝茶,就像中国人在花式咖啡店里,还要装作专家般的询问店员咖啡产地的问题···我想英国人虽然一开始是嚼食我们出口的茶叶,但后来终于会在烟熏的红茶里加糖加奶来饮用,并成功以此作为上层社会的标志时,他们一定不懂茶之甘苦几何?何谓之甘何又谓之苦呢?
据说英国人始种茶是从中国带去茶树,在印度境内种植,以为离中国近了就种的出同样的口味,但总归不得法,制出的红茶苦涩难当,想来不加些奶和糖也难以下咽,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一样硬着舌根子吞下去了,可能和我们的同胞含着黑咖啡装作享受的表情如出一辙吧。其实是谁家的东西,就得谁家玩儿,欧美的京剧爱好者再专业,也比不过咱们公园里的票友唱腔有韵味便是这一道理。由此延展的文化问题更加多样,盼同胞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国学,得窥万之一二已属不易,何必再去终生不得法的探究别人的家长里短呢?
茶之物无非三样,茶、器、水。三物凑齐了方能泡茶,其法只是听老师教导或根据文字硬模仿都是徒劳,只能自己一泡一泡的实践,年头儿长了,对茶种、水温、冲泡时长等因素都有一定的了解,方可娴熟的为自己泡上几泡可心的茶。茶如人,泡茶如交友,时间长了方能彼此了解,你用心去泡,茶定不负你,你若心烦意乱,茶也定会苦涩报之。
茶叶。
茶叶茶叶,茶无非就是树叶。叶之珍贵在芽尖,细细嫩嫩的,用手指捏上去,像是要从指尖滴出青绿的水滴一般。不懂喝茶的人总是以此作为鉴别好茶的唯一标准,甚至有只要在水里能“立”住的茶便是上好的茶之说。逢遇此类人此类说法,我常点头称是,并不争辩解释。我的茶叶重在叶子,长在枝头是树叶,随风吹落是落叶,仅此而已。无非是被一双巧手摘了下来,泡在水里饮用罢了,好与坏都是人们强加在其身上的定义,因此“好”叶幸得好制法、卖高价,“坏”叶落得坏制法、处理价。连品带喝的一通下来,水没了味道,剩在壶里的叶子们便没了价值,索性倒掉,再金贵的茶也和最低劣的茶归结一样——下水道、垃圾桶。
茶器
茶器茶器,无非就是泡茶之器皿,常用之器是茶壶、盖碗。茶壶、盖碗都是由泥土烧成,像茶一样,人们自古将泥分了三六九等,好泥交由大师,制了出来献给达官显贵们;次之交给大师的徒弟,捏好了冒充大师作品送至不懂行的棒槌暴发户们;再次的落至手艺粗糙不思进取的手艺人,糊弄成不漏水的壶去当街叫卖。其差别只是茶器中茶的“好坏”,佳器自然容不得次茶,鄙器自然泡不到好茶,但何等茶器装的都是水,泡的都是茶。
茶水
茶水茶水,无非就是泡茶之水。水在悠久的中华文明中占据着微妙的领地。例如我们常说“历史长河”,中原文明也被定义为“两河文明”,仿佛近水则人杰地灵,一水养得天下万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竟被老子冠以了“几于道”的美誉,可见水之高尚、水之伟大!陆羽在《茶经》中给泡茶之水做了分级,将泉水分地域的划分开来,细致到了针尖儿上,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于茶来讲,水承载了茶的韵味,只有在水里,茶才不只是叶子;只有在水里,茶才骄傲的翻滚着,向人展示它美妙的身姿;只有在水里,茶才悠悠的释放出那股沁人的味道···常不知是茶御水,还是水御茶。当“几于道”的水注入了片片茶树的枝叶,这古朴的流自千年外的书生气才有了生气,水让茶活了,茶让水醉人。
我的茶身份高贵,它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儒、道、释均为其注入了太多内涵,让国人一生品其不尽;我的茶身份卑微,寥寥几片枯叶,只做打发时间的饮品而已。
我的茶有万千味道,亦甘亦苦,啜饮间仿佛经历人生百态;我的茶淡而无味,哪有唇齿留香,只比清水多了些许草味。
说一千道一万,这不过是我的茶而已,无关他人的花花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