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在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进而也在思考自己是不是也在越界,到底哪些是与我有关的?哪些是我不该插手的?我还是需要好好想想。
今天读《非暴力沟通》里的《倾听预防潜在的暴力》,其实这本书最早引起我兴趣的就是这一节中提到的案例,讲的一位在一个治安情况不好的地区教书的老师,有一天因为帮助学生,她没有在放学后立即离校,学生刚离开不久,她正在收拾东西的时候来了一个陌生的男人,用颤抖的声音命令她脱了衣服,这位女士意识到对方的焦虑和不安,开始全神贯注体会他当时的感受,说了这样的几句话,“你似乎有些不安,安全对你特别重要,是吗?”男人依旧嚷着让她脱衣服,她说:“请告诉我,是不是有别的方式可以满足你的需要,而不用伤害我?”男人还是让她脱衣服,她接着说:“听起来,这对你很重要,同时,我希望你知道,我真的很害怕。你知道吗?如果你愿意离开这里而不伤害我,我会极为感激!”这时男人喊道:“拿钱包来。”教师把钱包递给了男人,男人便走了。
我很惊讶非暴力沟通的作用居然如此强大?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虽然这个男人在这件事情里占着优势,但是他也害怕被抓到,如果他实施侵犯,用的时间比拿一个钱包会长很多,那他被发现和惩罚的几率就大大增加,而教师的理解和体会他的感受,不会刺激他的兽性,可是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大喊大叫,并做一些无谓的反抗,而这些会让对方用最快的速度阻止我们的喊叫,这种阻止很可能会做出伤害我们的事情,而誓死不从的反抗最可能的是激起一个男人的征服欲,在这个事件里,能在那种情况下进行理性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正确行动的人估计凤毛麟角,而这个教师什么也没有分析,只是用心地体会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就把对自己的伤害大大地降低了,可见无论是谁,都是需要被看见和被理解的,哪怕是个恶人。